浅议学困生转化针对学困生学习心理上的以上障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对策来帮助学困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一)从激发动机入手,认识自我,让学困生想学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培养与激发,学困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学习努力。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磨练学困生的学习意志,逐步使学困生在学习上处于情绪饱满、敢于思考的主动状态。在帮助学困生时,老师要有责任感,有信心,有恒心,持之以恒去做。一方面教师要采用期望性的语言和行为去感染学困生。如常对学生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我喜欢你”“你能学习,一定能学好”“你进步了”等等。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制定简单的学习计划,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和任务。同时,还要加强学困生角色转换训练。在课堂上,转变学困生不受欢迎或被忽视的地位,鼓励学困生大胆举手,大声发言。在班级组织的活动中,教师要鼓舞学困生克服困难,要让学困生从实践中认识到成功并非难不可及的事。(二)从改善环境突破,融洽感情,让学困生爱学学困生的长处及优点常常被短处所掩盖,别人也不易发现,学习上时常饱尝失败的痛苦,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环境,排除他们学习上浅尝辄止的心理和畏难心理,对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进一步确立合作关系。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要让学困生有成功和发展的机会,使学困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其次,采取分层教学法,进一步建立生生关系,针对后进生与其它学生学习上的差距,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目标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从备课、上课、辅导、练习中,专门为学困生设置较为合适的教学目标。做到课堂发言学困生优先,课间谈话学困生优生,作业面批学困生优先,课外辅导学困生优先。这样做,缩短了后进生与优等生的距离,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三)从培养兴趣着力,教给方法,让学困生会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强调:“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摆在现代学生面前挑战性的口号,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教师的教是外因,为解决学困生学习上的困难起保证作用。对学困生的学习,教师要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上做文章,设计宽松、活泼的教学环境,逐步排除学困生的焦虑畏难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手势、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带有趣味性的故事、寓言和游戏、现代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设计“新、奇、悬、趣”的小实验、小制作,列举一些有意义的事物和现象,使学困生爱听、要听、想做。让学困生多动脑、多动手,满足他们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逐步拓宽他们学习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把他们从厌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训练,使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课堂上坚持做到集中注意力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等。学困生之所以学业状况差,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智力水平低下或智能没有得到挖掘,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方法欠佳,教师要让他们学会用“笨鸟先飞”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以勤学好问的态度,解决学习中不懂的问题。古人有言,“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困生发展性辅导的关键。教师应该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和学困生一起分析学业状态的进展情况,帮助他们学会学习,这样让学困生既感到教师的关怀,又让学困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四)让学困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成功体验是积极情绪的一个组成部分,获得成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成功能使人信心倍增,并能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这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和自信心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学困生多数很敏感,又有较强的逆反性。他们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