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的作用教学板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黑板上以书面语言或符号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活动。即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概括,归纳,提练,把教学重点系统地写在黑板上。精美的板书,就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眼睛”和“灵魂”。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应力求精要与美观,既醒目又悦目,才能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板书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内容的简洁美、语言的精炼美、构图的造型美、字体的端庄美,色彩的和谐美,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如同一道美丽的风景,令学生赏心悦目。新鲜生动,灵活多变的板书形式,是课堂教学艺术追求的创新目标之一。板书艺术提倡师生共同创造成果,即打破课堂板书由教师一人包揽的局面,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上讲台将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可使师生共享板书艺术的成功乐趣,达到师生思维共振与情感共鸣的境界。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吃透教材,紧扣中心,简洁醒目,工整美观。不同文体的板书设计各不相同。但是,板书设计也不能拘泥成法,一概而论,也应提倡“百花齐放”。具体要求如下:〈1〉便于运用。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同板书内容也不同。为方便板书,教师在板书时可把黑板分为主版和副版两部分。主版部分内容相对固定,体现板书内容的核心;副版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使用。〈2〉布局合理。板书设计要注意构图美。合理的结构布局,是板书艺术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板书的主板、副板搭配得当;构图上下左右边距合理,大小匀称,协调美观。〈3〉书写优美。教师的板书应力求书写正确、工整、美观。工整的书写、优美的字体和变化的字型,都能激发起学生的美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4〉色彩映衬。根据板书设计的形象性原则,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注意的选择性原理,在板书时使用不同的色彩,加强学生对板书的注意力,提高板书的利用效率。一个好的板书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浓缩教学内容,有利于感知与理解;板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教学内容,记住教学内容。板书本身具有的直观性、概括性、条理性、启发性等特点为学生记忆感知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理清文章思路,有利于把握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分析课文,特别是分析一些篇幅较长、情节比较复杂的课文,光靠口头讲解是不行的。小学生不是听了后面忘了前面,就是想了前面顾不上去听后面,听了一大片,常常因理不清头绪而茫然。而板书正可以弥补口头语言的这种不足,它能把复杂的或者抽象的内容直观地展示在黑板上,寥寥数行,却包容全篇,提纲挈领,以简驭繁。小学生抓重点、要点的能力比较弱。可是,抓不住重点、要点怎么还谈得上课堂教学质量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让学生抓住重点、要点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采用口头强调的办法“这是重点,大家要注意”,往往效果不大,因为学生脑子里难以留下痕迹。如果在讲述的同时教师把重点内容中带有关键性的词语简明地写在黑板上,或者对重点段落进行单独分析板书,那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3)揭示内在联系,有利于发展思维;好的板书还能体现出思维训练的步骤:低年级的板书不同于中年级,中年级的板书与高年级也有所区别。粗略地划分,低年级可以用罗列重点词语的内容式的板书;中年级发展到既有内容,又有内涵的板书;到了高年级,可以多用突出文章思路的有一定概括性的板书。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板书体现出了由理解词、句、段到整篇课文,由理解课文内容到抓住中心思想到理清叙述顺序,由着重发展形象思维到着重发展逻辑思维的训练步骤。(4)有助于归纳中心,深化对课文中心的领悟;让学生掌握一篇文章的阅读方法、分析方法,途径就是学习老师的板书。老师的板书常常会抓住要点、重点、理清思路的范例,是边教边作的记录。如果教师善于诱导,学生从教师的板书形成过程中,就会学到自学方法:读书的时候,放个笔记本,边理解思考,边把想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