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频率估计概率》教案说明湖南省常德市第五中学胡翔一、关于指导思想(1)以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为终极目标,以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数学思维的完善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以教师的组织,引导,参与为依托,以学生的积极动脑,动口及合作交流为主线来构建本课时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2)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原则设计整节课。(3)突出新知识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归纳。二、关于主要理念(1)重视情景创设,注重知识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的原则。(2)突出数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价值性和挑战性。(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多元评价。三、关于教学内容学生对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的认识是一个较长的认知过程。因此,从教材的安排上看,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交叉编排的趋势。本章是在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对概率的研究的。本节侧重于从频率的角度来研究概率。意在通过抛硬币的实验表明: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存在统计规律性,且其统计规律体现在:随机事件的频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与实验总次数的比值具有稳定性,即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这个常数就叫做这个随机事件的概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从实验的角度来估计概率,也为接下来从理论的角度(即列举法)来计算概率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四、关于教学手段①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硬币若干,各种实验数据表及评价表若干张。②教学媒体分析:靠虑到频率和概率之间关系的抽象性,在引入时借助多媒体插入了一段记者的录音采访。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为了让学生逐步了解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开始做抛硬币的实验。通过认真填写实验数据表,依靠独立思考与小组的合作交流,达到对上述关系的理解,升华。并最终合理客观地对本人及小组一个正确的评价。五、关于教学诊断①学生已经学习了频率和概率,但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通过实验活动丰富对频率和概率关系的认识,知道当实验次数较大时,频率稳定于概率是教学重点。②由于本节课的内容采用的是实验的方式来进行的。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极好机会,在实验的过程中,能让学生紧紧抓住随机事件的特点,精心设计实验过程,期望学生通过大量重复实验,使他们深刻感受随机事件的特点,学会运用频率估计概率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难点。六、关于教法和学法①本节课倡导“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经历,感受和体验。而不是以老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猜测----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活动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在感受中成长,在体验中发展能力,注重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情感态度。②针对这节课的实验,应明确其探究任务,分层次提出所要探究的任务和问题,正确指导小组活动,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是什么,应如何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强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相互统一,对探究结果给学生以充分的表述意见的时间,对不同的意见给与充分的交流时间。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研究,分析,讨论,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经历数学家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④在揭示新知的过程中,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逐层深化,即通过“错误辨析---区别联系----补充完整---巩固练习----自我评价”等深化了学生对于用频率估计概率这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及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素养得到培养。五、关于预期效果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想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学设计中的三个特点。①现实性: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了数学,再将学到的数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本节课设置了利用抛硬币决定角色归属这一生活情境,抛出猜想和质疑,吸引学生参与抛硬币活动,并将利用从活动中得到的新知应用于生活实际(即摸球问题中的第4个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积极性: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积极的参与,即学生在自己观察,讨论,实践时,教师积极的看,积极地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