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要求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2、教材分析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再度引入化学平衡常数,加强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理解。强调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应用,要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对知识内容的层次要求比较高。因而成为课改化学高考的新看点,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高考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要求主要是初步认识其含义及影响因素,并能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判断和对反应物的转化率进行定量计算。教科书列举了H2(g)+I2(g)≒2HI(g)反应中的相关数据,从定量角度给以深化,希望学生能够从变化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即化学平衡常数,并学会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通过对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本节知识为载体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积极实践的科学作风二、重点、难点本节重点、难点: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例题探究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引导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有什么特征呢?平衡移动原理(勒沙特列原理)的内容是什么?【讲述】为了寻找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限度的方法,人们对许多化学平衡体系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终于发现:化学平衡常数可以表征化学反应限度的相对大小。【多媒体投影】课本29页问题:(1)分析表格中所得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2)引导学生对比观察1、2、3组数据与4、5、6组数据,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过渡】人们对其他化学平衡体系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类似的关系,平衡常数的含义是什么?【板书】一、化学平衡常数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1.定义:在一定温度时,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2.数学表达式: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3.平衡常数的单位【聆听思考】回答:动、等、定、变、逆。【学生回答】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部分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对比观察】课本P29表格【计算填表分析】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的数据特征得出规律:不管各物质的初始浓度有多大,只要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后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之比是个常数【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向开始还是从逆向开始,无论起始浓度多大,都能达到化学平衡。【思考】1、如何将文字表述式书写为数学表达式?2、此时反应物浓度、生成物浓度是什么浓度?【总结】化学平衡常数等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之比【思考讨论】既然浓度有单位,那么K肯定就有单位,但教材上的K值都没有单复习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推测找出规律,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分组讨论强化对知识的逻辑归纳分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归纳整理文字表述式中的注意事项,明了平衡常数成立的前提条件【分析】 浓度的单位为mol·L-1∴K的单位为(mol·L-1)Dn;Dn=p+q-m-n当浓度的单位为mol·L-1,称标准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不写单位。【多媒体投影】【针对性练习】请写出下表中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回答问题1、1/2N2(g)+3/2H2(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