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永登五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导学案《林黛玉进贾府》班级组名姓名得分【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2.过程与方法: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4.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5.学习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设问导读】1.谈谈自己所了解的《红楼梦》。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贾府是一个怎样的大家庭?【温故互查】1.正字音阜盛()纨绔()盥洗()杜撰()攒聚()翠幄()瞋目()懵懂()忖度()()绾结()嫡亲()憨顽()内帏()敛声屏气()()惫懒()嬷嬷()2.通词义(古义今义)形容:偏僻:风流:乖张:仔细:惫懒:可怜:总角:便宜:风骚:【自学检测】一、这篇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人?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几部分,各写什么内容?二、阅读文中《西江月》二词,完成下列问题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孝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1.对两首词中某些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B.“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C.“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中厮混,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D.“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2.文中写道“《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恰”字则体现在该词所采用的手法上,其手法是()A.似贬实褒B.似褒实贬C.似褒似贬D.反面衬托3.下面关于《西江月》二词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词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B.二词对宝玉的不谙世务、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不肖行为作了批判。C.二词预示了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的不幸结局——富贵分散,家道败落。D.《红楼梦》续书的结尾,宝玉高中乡魁,荣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贵子,继承祖业,与“天下无能第一”相矛盾,继续写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宝玉的原意。4、选出对“膏粱”理解正确的一项()A.膏药和高粱B.肥肉和精米C.膏药和高粱,指身体不好的人。D.肥肉和精米,借指富贵子弟。5、选出对“可怜辜负好韵光,于国于家无望”解释正确的一项()A.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真是可怜,对国家对家庭都没有希望。B.对不起大好时光真是可怜,对国家对家庭都不存在什么希望。C.可惜对不起大好时光,对国家对家庭无指望。D.可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对国家对家庭都无希望。(没有大用处)6、对《西江月》二词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西江月》二词和对贾宝玉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是课文中对贾宝玉性格描写的三个重点。B.《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第1页(共4页)科任老师:小组长签字:兰州新区永登五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导学案格的写照。C.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子弟的一个代表,这两首词采用幽默含蓄的手法,揭露封建大家庭后继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