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VIP免费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_第1页
1/2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_第2页
2/2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老河口市第七中学韩晓慧教材分析:《三国鼎立》是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处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它处在大一统的秦汉时期和繁盛的隋唐时期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先讲述了曹操和袁绍之间为控制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接着讲述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为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而发动的一场大战——赤壁之战。结果孙刘联军以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使曹、孙、刘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最后讲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三国统治者各自发展生产的情况。这三个分立的政权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时间、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B、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历史故事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和文艺作品创作的分辨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具:教学挂图《三国鼎立形势图》、人物图《曹操》《诸葛亮》、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讲历史故事、教具演示法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将历史的真实情况和自己以前从小说或电视剧中了解到的有关三国故事进行比较,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经过艺术加工的。2、从现象入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到曹操恢复北方经济方面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3、分清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学生在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胜败原因时,会发现许多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让学生对诸多因素进行比较,找出这个决定性的因素,便可找到战争胜败的最主要原因。4、人物评价。引导学生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5、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三国鼎立示意图,在设计制作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用《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导入新课。二、板书课题:《第18课三国鼎立》三、讲授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他们知道的三国人物。(一)官渡之战——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板书)教师展示《曹操》的图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讨论:曹操能够强大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师归纳总结:(板书)“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实力对比、战役的结果。(课件展示)“动脑筋”:在官渡之战中,曹操除具有战胜袁绍的三个因素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探讨,发表各自的意见。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得出结论:除了善于用人外,心理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并让学生举例说明受心理因素影响的事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