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充分就业城市方案为全面提升我市就业工作水平,推进充分就业城市创建工作,促进全社会实现充分就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为目标,建立和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关注就业、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促进全市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二、创建目标力争用3年(年—20XX年)左右时间在全区率先建成充分就业城市。具体创建目标为:(一)到20XX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下;(二)到20XX年,充分就业社区建设率达100%,其中20XX年达85%,20XX年达95%;(三)到20XX年,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市城乡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70%以上;(四)三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扶持创业人数不少于1.5万人,带动就业人数不少于5万人;(五)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率达100%,保持“零就业家庭”、“零转移家庭”动态为零。三、创建内容和措施(一)鼓励企业吸纳就业落实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的,按照实际吸纳人数给予相应政策补贴;通过金融扶持、税费优惠等措施,大力扶持门槛较低、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困难企业的援助力度,通过兑现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手段,减轻企业负担,稳定企业岗位。(二)建立驻地企业吸纳就业长效机制认真落实项目就业准入制度,把吸纳我市籍劳动力就业作第1页共5页为项目落地的前置性条件之一,新建项目吸纳我市劳动力的比例不得低于用工总量60%;劳动就业部门要紧盯新上马项目,开展空缺岗位调查工作,主动与企业进行用工对接,并根据企业用工计划为企业提供免费人力资源服务;市、旗区人民政府建立驻地企业用工备案制度,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对于在吸纳就业方面贡献较大的驻地企业,市、旗区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三)大力推进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建设,畅通职业供求渠道新建市中心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和完善全市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充实人员配置,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3年(20XX—20XX年)内实现嘎查村(社区)、苏木乡镇(街道)、旗区、市、自治区五级联网;积极开展就业失业实名登记工作,努力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鼓励和引导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向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拓宽职业供求渠道。(四)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体系围绕就业办培训,实施“抓两头、放中间”培训模式,调动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化的大培训格局;加强定点培训学校管理,实行定点培训学校动态认定管理制度,劳动就业部门按年度对定点培训学校进行考核认定;打破职业培训部门分割,由就业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统筹使用各渠道培训资金和培训资源,避免低质量重复培训;改革培训补贴兑现模式,提高补贴资金使用效率,力争20XX年内推出《政府职业培训补贴目录》,20XX年内全面建立和完善培训卡、培训券制度。(五)全面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完善创业政策扶持体系,积极探索出台扶持创业的新政策,千方百计扶持创业;推进创业培训工作,3年(20XX—20XX年)内培训各类创业者1.5万人以上;加大扶持创业力度,3年(20XX年—20XX年)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不少于8亿元,扶持创业人数不少于1.5万人,带动就业人数不少于5万人;第2页共5页加强对自主创业人员的咨询指导和各种帮扶服务;开展创业和促进就业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推动全民创业和全社会关注就业的良好氛围的形成。(六)完善就业困难群体援助机制结合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落实街道社区定期摸查就业困难人员情况制度,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实名登记制,做到即出现、即认定、即援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培训补贴、小额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制定和落实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3年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3000个以上,通过企事业单位吸纳安置6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