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反思陈慧娟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是我们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被动学习的深刻反思和教育本质的回归。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状态。新课程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协作下通过自我尝试、自我体验、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自我实践等学习方式,去获取知识和认知总结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新教材无论从知识的编排上,还是从插图的设计上、活动安排顺序及活动方式上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视和推崇。针对我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现实,如果不想方设法的寻找良策,很难保证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我的办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一、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数没有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要么认为地理课不重要,只要应付学业水平测试就可以了。但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我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精于设计,预设情景,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二、动手画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常常需要把具有时空和地域因素的复杂事物表示出来。“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看图、填图、画图、用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使地理课更加充满“地理味”。我们的学生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中间是断层,衔接不上,对地图更是知之太少,而高中新教材很大的特点就是图多,图中的信息量大、难度大,所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看到现象来自己画示意图,实际上就是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把所阅读的东西变成表象,然后将头脑中的表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学生要把语言描述变成表象,就必须对学习材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种加工,不是简单地记录和记忆信息,而是要改动对这些信息的知觉,把自己所学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产生一个理解。很显然,学生画图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画出的示意图,就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例如,在讲《地球公转与季节》一课时,我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再根据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的现象,在白纸上画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侧视图和极地俯视图。然后用视频展示仪展示学生的作图,找出错误,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观察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读图看图作图能力,加深了印象。也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这样去解决,如“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的示意图”,学生画图中很难准确的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出错概率很高,老师得有很好的耐心不厌其烦地去纠正、去指导。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地图中往往包藏了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图片在地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学生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采用绘图训练教学法,从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与绘图能力入手,引导学生在读图时挖掘地图中所包含的知识点,通过绘图练习来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三、剖析地理原理,指导学法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学。自学是没有老师指导,自己独立学习。而自主学习有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学会提炼规律。在高中地理有关地理规律的内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