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与自信力南宁市第二十九中学余世松内容提要: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发展以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信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我要学”和“我能学”的信念,有效地促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自信力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因此,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发展以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应当成为高中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学生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自信力也因此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我们尝试通过一个实验班级的成长历程说明这一问题。本次进行实验的班级是广西南宁市第二十九中学高2001级三班的学生。这个班级的学生在入学之初学习基础普遍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有很大的欠缺。也正因为如此,厌学和缺乏必要的自信心是这个班级的普遍心理。但三年中,这个班级每个学期均被评为学校先进班级,在全校的各类比赛中都能名列前茅。三年后,这个班级中有2人考上了重点艺术院校,其中还有4人考上了三本院校,48人上了大专线。是什么原因使这个班级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开展探究性学习在这当中功不可没。一、影响学生自信力的主要因素在学生的入学之初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主要想了解学生对自己升入高中后的心理期待以及存在的困难。结果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对高中的学习生活有一种恐惧的心理,认为自己难以完成学业;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抱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再经过教师大量的家访,综合前面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影响学生自信力的因素主要存在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1.长期以来形成的不注重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既是影响孩子的智力差异的原因也是造成孩子对学习缺乏自信力的主要原因。人们凭借常识都知道有些孩子聪明,有些孩子不聪明。前者学习速度快,一教就会,甚至能做到无师自通。后者学习速度慢,虽然能教会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和充足的时间。聪明或不聪明显然是个人的一种稳定的特征,但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符合个人需要的学习方法,使其顺利地实现学习目标,其自信力就可以得到提高。2.学习动机和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自信力另一重要因素。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等。而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我们观察实验班的学生就会发现,这个班级的不少学生由于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对学习并不重视,因为他们不需要通过学习为将来做打算也可获得不错的生活待遇,“学习无用论”在他们中间比较盛行。另外,部分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由于生活无忧,不少的人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以上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学习动机和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自信力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二、探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自信力的有效途径针对影响学生自信力的两大因素,我们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并逐步教会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开展探究性学习。为此,我们首先在第一个学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培养他们掌握学习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然后再试图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改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每一课的教学中,尽力寻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在课外组织了两个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就《南宁市百货大楼废弃物问题的研究》和《中学生上网问题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