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达标训练人民版必修1基础夯实1.据统计,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内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平均算来,皇帝每天审批公文207件。上述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宋代废除三省制,高度强化君权B.明代地方设三司,高度集权于中央C.明代设殿阁大学士,辅助皇帝处理政务D.明代裁撤丞相,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变化解析材料反映废除丞相后,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变化,使得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2.“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导学号52430056)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解析根据材料“不许立丞相”,联系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史实,答案为D项。答案D3.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助批阅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解析这些“中级官员”是指殿阁大学士,他们是皇帝的侍从顾问,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即整理批阅奏章,很少能参与决策,答案为A项。答案A4.有学者评述道:明朝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内阁。这就使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明代废除宰相的最大弊病,就是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对上述评述的认识,正确的是()A.观点正确,司礼太监的权力取代了皇权B.观点错误,司礼太监仅仅是强化皇权的工具C.观点错误,内阁限制了司礼太监权力的扩张D.观点错误,内阁权力限制了皇权和司礼太监的权力答案B5.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只负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答案D6.在清宫廷剧《步步惊心》中,女主人公若曦从现代穿越到清朝的雍正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皇帝与宰相共商国是B.地方藩镇林立C.宰相集体议政D.地方大员密折奏事答案D7.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解析从材料中的“议大政,谳大狱,得旨则与”可知,军机大臣能够参与政务,但要秉旨办事,故选B项。答案B8.下面两图分别所对应的机构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负责日常事务C.掌管军事,担任安全保卫D.参与政务,没有决策权力解析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都参与政务,处理日常事务,但没有决策权力。答案D9.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学者张玉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若以此为论文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论点是()(导学号52430057)A.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B.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D.明朝设立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解析题干材料从制度文明的角度,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中的“现代行政”的特点和“公天下”的因素是积极的,C项最符合要求。答案C10.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穿越到2016年畅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二千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