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个主题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条主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个重点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阶段16—18世纪18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70年代核心内容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实践措施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抢占殖民地资本家自由经营,消除关税壁垒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兴衰原因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影响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加紧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加紧对商品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的争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二、苏俄(联)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探索调整主要内容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商贸: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1)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应与时俱进,从国情出发(2)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3)苏联的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逐步完善新经济政策农业:固定的粮食税。工业: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商贸:允许自由贸易。分配:按劳分配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庄,建立集体所有制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农场自主权,提倡种玉米等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上,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一些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初期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政治改革世界三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及特点1.不同西方模式(美国)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特点(1)苏联:通过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调节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3)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板块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考纲展示考点归纳真题举例考情分析(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考点经济大危机对影视艺术的影响2014·全国卷Ⅱ,T34(1)从命题内容看,近几年高考对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关注较多;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在近几年高考中考查较多(2)从命题特点看,以材料型试题为主,突出对史料所承载信息的解读,着眼于对具体史实的全面阐释,且注重从经济与社会文化相联系的角度进行考查;主要通过重现历史场景来设置情境,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特点的理解。另外,还侧重从横向联系的角度考查相似的事件,如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等;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侧重对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2)罗斯福新政考点1胡佛干预经济措施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考点2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保障2013·全国卷Ⅰ,T312015·全国卷Ⅰ,T34(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福利国家”制度2016·全国卷丙,T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