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目标导航课程标准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学习视点重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史实,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内容、实质。难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课前预习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早期介绍(1)________发表文章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他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2)革命党人________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与学说。(3)一些________曾介绍过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2.系统传播(1)背景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②________的胜利。③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2)人物:________。(3)活动①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指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新曙光。②1919年5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________。③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工读互助团”的实践(1)目的: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________的办法,改造社会,实现社会理想。(2)结果:因为经济上入不敷出及意见不合等原因,归于失败。(3)影响: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2.三次论战(1)第一次:问题与主义的讨论①双方:李大钊和________。②问题:“要不要从________上解决中国问题”等。(2)第二次: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①双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________者。②问题:“要不要建立‘________’的国家”等。(3)第三次①双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________者。②问题:“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________政党。”(4)影响:坚定了早期________的信念,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3.成立研究性组织(1)表现①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②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2)作用:学习________主义,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宣传马克思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完成转变(1)原因①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________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社会、经济所作的科学分析。②陈独秀: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战斗色彩,关注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________,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等问题。(2)表现:从李大钊到陈独秀,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从学术的介绍向________指导思想的转变。2.扩大宣传(1)表现①1920年9月,上海小组把《________》改为公开理论刊物,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②创办半公开的《________》月刊,介绍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共产国际与俄共组织情况。③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与________的结合。(2)影响①为________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答案:一、1.(1)梁启超(2)朱执信(3)无政府主义者2.(1)俄国十月革命(2)李大钊(3)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二、1.(1)求学2.(1)胡适根本(2)改良主义劳农专政(3)无政府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4)马克思主义者理论阵地3.(2)马克思三、1.(1)理论体系中国革命(2)社会改造2.(1)新青年共产党工人运动(2)①中国共产党课堂作业一、选择题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正在苦苦寻求救国之道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是()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瞿秋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A正确。2.新文化运动后期,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主要是因为()A.发现民主科学主张的不足B.新文化运动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C.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受到西方侵华战争的冲击答案:C解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3.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如发表文章、成立社团或研究会、展开论战、举行演讲,等等。以下文章不涉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B.《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