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赏析练习题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体会本诗中“阔”字运用的妙处。【描绘里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的壮观景象,气概豪迈。】【1、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2、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相近的诗词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请评析这些名句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共同特点。【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就是不仅写景相当传神,而且能“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二、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了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是“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过于直白,缺乏诗味。】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请分析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诗人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到了暮春三月,“杨柳堆烟”,“满”城皆是,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喜爱。】四、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赏析“排”“引”两个字,说出它们各自的妙处。【“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来白鹤冲天激起的豪迈乐观之情。】2、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但本诗却一反传统,格调高昂。请评析本诗中“鹤”的形象。【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中景物描写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其中与“左迁”相联系的意象是飘零的杨花、思乡的子归,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与同情。2、“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分析为什么诗人要把“愁心”寄与“明月”?【拟人手法,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的善良的人。】【1、我心与明月一样纯洁;2、友人像明月一样纯洁无辜;3、我的愁思无人能解,无人可诉只能寄于明月;4、唯有明月能同时见到我和友人;5、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答出三项即可七年级语文(下)古诗赏析练习六,阅读《观刈表》回答问题。1、请再写出两句白居易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加点词语。⑴小麦覆陇黄⑵妇姑荷箪食⑶右手秉遗穗⑷左臂悬敝筐⑸吏禄三百石⑹岁晏有余粮3、翻译下列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4、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不需翻译)5、诗人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借此揭示了什么?6、本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案:{2,⑴同“垄”,指麦地⑵担⑶用手握着⑷破旧⑸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⑹晚3,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拷。4,这句诗细腻地刻画了刈麦者十分矛盾的心理。农民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挺着、忍着,可见处境十分艰难。5,一幅画是一家农民麦收的辛勤劳碌的情景,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另一幅画描写了一位贫妇抱着孩子拾麦充饥的情景,提示了赋税的繁重。6,揭示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七、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