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形神兼备”的合作学习贺集中学刘志森自从我校开展了《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课题以来,在我们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读课文时有合作,讨论问题有合作,指导写字有合作,甚至几分钟的小练笔也有合作……但是,在听课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处理已进入误区:只具其“形”,而没有其“神”。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很是兴奋,三五成群、唧唧喳喳,走近一看,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语,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合作的成果往往是优秀生的表演,使小组合作成为一件华丽的上衣。经过一年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一、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时,应该如同传授学科内容一般,帮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在这节课的合作活动中,他们应该达成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合作学习方式在完成特定的任务中处于怎样的位置,教师将怎样评价他们的合作学习活动等。也就是说,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前,教师一定要将合作任务交代清楚,让每个小组带着问题和任务去进行讨论合作。合作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每位成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例如,我在教学《灰椋鸟》时,要求学生围绕“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儿女……”讨论,这些鸟儿可能在倾诉着什么?是怎样呼唤儿女的?怎么应和的?在小组合作时,我倾听了几组同学的讨论,发现只有几个学生在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大部分学生只是倾听者。于是,我走回讲台,让学生停止了讨论,说:“我们平常在放假回来后是怎样交流自己感受的?在出去游玩的时候,你是怎么呼唤同伴的?同伴是怎么回答的呀?平常,你们在一起会讨论什么呀?……这次交流应当是全组同学都参与,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加上生动的表情,恰当的动作。”这回,每个小组都动起来了,学生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小组学习中去。汇报时,小组展示成果时人人参与,异彩纷呈。有的小组是妈妈在急切地呼唤自己晚归的孩子,那声声唤儿心切的呼叫,那充满童稚的回答,使人身临其境;有的在交流自己今天找到的美味佳肴,那生动的描述,使人仿佛看到了鸟儿幸福美满的生活;有的在讨论果园灾情严重,虫儿肆虐,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明天一起去为农民伯伯除害……学生明白了合作任务后,小组成员间彼此进行着积极的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形成了积极互赖的小组,出色地完成了合作任务。二、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1、建立长期合作学习小组,这是进行合作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小组间的可竞争性。小组成员的构成教师应统筹考虑,一般以4—6人组成,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2、组内成员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责任到人。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务,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等,但是,小组中的角色又不是永远固定的,应该经常轮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明白各个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此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我们还在积极的对分组的形式加以尝试与优化,并不仅仅局限于固定不变的模式。比如,有时为了营造竞争的氛围,尝试按男女生进行分组,有时为了合作的密切,按兴趣进行分组等。例如,在教学《游天然动物园》时,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根据自己的爱好,按选择的动物进行分组,使所有的学生都兴趣盎然;在进行成语接龙比赛时,按座位实施组际合作形成大组,增强了组际的合作;在进行诗歌诵读比赛时,激发了男女生的斗志……三、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有些教师出示问题之后,马上要求学生讨论、合作,并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这样导致部分学生不动脑筋思考,讨论不深刻,效果不佳。学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