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学校六年级小学语文导学案课题:4顶碗少年课型:阅读课课时:2课时(具体课时任务:第1课时(导学、独学、对学、群学);第2课时(预展、大展示、评学)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我会借用工具书正确读记“不失风度、不知所措、座无虚席、惊心动魄、附和”等词语。3、我能说说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4、我会找出作者对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少年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重难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激情激趣导入目标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启发探究随堂笔记导学引航目的、方法、时间独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规律总结走进文本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内容:走进文本,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学法:1、我能大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利用词典,我来说说词语的意思:不失风度:惊心动魄:附和:3、默读课文,我会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温馨提示:抓住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来概括。)4、想一想作者看到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这是一场“_____________”的表演。我是从文中的这些语句中感受到的。(温馨提示:可在书上画出相关语句,抓住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和描写碗的的语句,将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5、作者从顶碗少年身上悟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对学(检查落实独学任务)检测:1、互读:对子互读课文。2、互查:对子用红笔互批独学1、2、3题。3、暴露易错点。群学(突破重难点)合作研讨:1、交流独学第4题。2、思考:顶碗少年连续两次失误,第三次表演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他,你会怎样面对这种情况呢?3、那位白发老者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顶碗少年听了后,又是怎么想的?4、小组内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预展:针对展示方案,分组思考展示方式及预展。展示主题: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丰富积累方案一:掌握字词,夯实基础建议:用多种方式强化各组所暴露的易错点的正确认识。方案二:理解内容,总结方法。建议:1、读一读: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诵这篇课文。2、想一想:作者看到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3、说一说:把作者的感受与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4、悟一悟:总结这篇课文描写生动细腻的方法。方案三:拓展延伸,丰富积累建议:可以用朗读、幻灯片、手抄报等形式展示独学第6题。走近作者感受情怀内容:走进作者,感受情怀学法: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崇明县人。创作了很多叙事散文,其中不少是写人的。众所周知,散文写人,不要求精雕细刻,只写“人的轮廓”;不要求描绘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抓住某些富有特征的片段或细节,写出独特、鲜明的个性或心境。赵丽宏较好地发挥了散文写人的特点和优势,绘出许多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内容: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学法:6、我能搜集勇于面对失败的名言警句。当堂测评分层达标落实基础★1、我会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艰难(nánnàn)附和(hèhé)2、我能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写出成语。⑴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很多。()⑵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发展能力★★3、我还会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作者采用()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顺序写了顶碗少年顶了()次碗,()次失败,第()次成功了。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老者对他的(),再加上他自己()。作者从中悟出了()道理。提升素养★★★4、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要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写成一段话把自己想到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