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定强2014-10-14与青年教师一起分享名言1心灵自有归属,天堂或地狱只在一念之间约翰.弥尔顿[失乐园](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名言2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帕斯卡(1623—1662,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名言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1877年—1927,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提要:一、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课标?(必要性)1.学习含义2.学习理由二、怎样去学习数学课标?(方法性)1.学习方式2.具体方法三、解读数学课标的什么?(内容性)1.修订视角2.变化视角一、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课标?1.学习含义首先要明了一个简朴的道理:老师必须学习所谓学习是指知识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学习是开发和释放人的潜力重要途径;学习是一种终生的旅行、终生的事业;学习是一种以我的生命来对证思量别的(书、作品)生命的过程,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以致用。案例:苏格拉底的故事。启示:学习的榜样,人生的楷模。学习的最为正当的理由是为了孩子们的美好明天,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受益。通过学习才能拥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居高临下,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学习也是为了实现数学教学的信念和追求,促进学生数学进步。更进一步讲是为了实现人生理想(迎接挑战,成就自我,发展自我):感受做教师的崇高和荣耀,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让教学技巧一天比一天进步;避免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通过学习也促使我们教师思考如下几个问题:(选自[英]爱恩·戴维斯、爱恩·格莱格瑞等著: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1、教师为什么而教?怎样教?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激发人的潜力,不为人们提供教育也就阻止了他们的发展,阻止了他们可能取得的成功。2、学生为什么而学?怎样学?不同的人从同样的经历中感悟出不同的意义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天分,有不同种类的天分,就有不同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目标。3、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做教师?为什么教育的使命落在他们身上?火焰传达了一些教师所需要的特质,热情、吸引力以及意识力,如果一个教师想把知识教授给他的学生,而这些学生要么不想学,要么不知道怎么学的时候,这些特质就是必需的了。4、教与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教育主要应该是让世界更加美好,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责任,教师们应该对他们的社会角色充满信心。建议:参阅“教师一生的读书计划”系列丛书进而让学生和我们自己学会四会:学会认知(处理好人与知识的关系,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更好理解)学会做事(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做事的本领是什么,硬、软实力:更好做事)学会生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交流、合作、沟通的艺术,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网:更好生活)学会生存(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宁静、阳光、诚实,反思:更好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师学习的内容很多,既要学数学方面的知识,也要学习数学教育方面的方面的知识。但数学课标的学习必不可少。2.学习理由作为一线老师,必须系统、全面、准确地掌握《课标》,充分认识《课标》在数学教育改革中的核心地位,以突破固有观念与行为的藩篱,在教书育人、高效课堂、大胆创新上有所作为。理由1学习《课标》是理解数学教育体系的重要向度数学教育体系是由诸多要素建构的一种系统,其核心要素是教师、学生、课程、教学、评价、资源等。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是课程,它关涉系统中其他要素。《课标》是明了数学教什么和怎么教问题的重要文件。课标,从整体结构上看,都是由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构成,其中课程内容就明确阐述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而在相关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