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如何利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邓小丽安阳县北郭乡第一中学如何利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教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我想电化教学手段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用声、光、形、色等多种信号把教材中显示着蕴涵着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再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一.利用电化教学,感受美由于电化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现作家创作或撰写时进入的那个情景,让学生和他们共同享受自然之美。如《桂林山水》是一篇描写祖国河山的散文,若仅仅通过内容的分析,词语的解释,学生一遍遍的朗读,这样的教学手段,要使学生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同时,获取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那是很难的。而电化教学,运用艺术的直观,学生所得就丰富多了。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先创设假象旅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桂林时,老师描述着:“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副图画。”随即用电脑放桂林山水的课件,学生欣喜地看着,入情地听着,为了让学生感受漓江的美,我把情境延续下去,并加以强化:“漓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们呢!老师和你们一块儿坐上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那真是‘荡舟漓江’,让我们眯着眼看这幅图画般的美景”,随即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乐曲,学生哼唱,视觉感受的是美好的画面;听觉感受的是优美的乐曲,音乐的旋律丰富了学生的感受。在这优美的中情境,学生想象悄然展开。稍倾,老师悄悄地问:“你们听到漓江水的哗哗的声音了吗?”“听到了漓江淙淙的流水声吗?”“潺潺的呢?”孩子们在此优美的中情境,不想高声语,只是轻轻摇了摇头,沉浸在漓江宁静之美的体验中。电化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课文的意境美感体验到了,课文语言的神韵感悟到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得到一次陶冶。不仅如此,电化教育呈现得到画面形象,连同整个情境作用于孩子的感觉中,又必然丰富孩子的表象,激活孩子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真是“一举两得”其益无穷。二.利用电化教学,再现美为学生创造优美的课堂学习环境,牵动学生思维的波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说,让学生感受艺术之美。电化教学能绘声绘色的栩栩如生的反映客观事物,适应满足学生的心理特点需要,符合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的规律,所以对他们有吸引力。如我教《琥珀》一课时,针对课文重点叙述的是一个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制作了有关课件,并且配上音乐,经过演示,将一万多年前的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巧合在一起,形成一块奇异的琥珀的过程,历历在目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使科学家的推断想象构成一个美丽的故事。且“美感”“画感”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被激发,心理活动指向一下子集中在教师指导下的教学中了。这样在多媒体的作用下促使学生不断向自己发出“怎么了”“为什么”“说什么”等等问讯信号,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的求知欲望。三.利用电化教学,认识美电教媒体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来表达用语言难讲清楚,用视觉难看明白的有关知识,揭示其蕴涵的内在美。如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写五壮士为了完成任务,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这是情节的高潮,也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生长在和平环境中,对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很陌生,固而难以理解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重要意义,甚至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生命那么可贵,他们就不能想其他办法吗?体会不到五壮士内在的美,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五壮士为群众转移,为主力部队而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美我在教学中恰当的利用电化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录音,烘托战斗气氛。我在处理这点难点时,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按下录音机,这时教室里出现了枪炮声、嘹亮的冲锋号声、导火索“哧哧”的燃烧声。学生们听了这样的配乐朗诵,仿佛进入了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接着,我利用录像,再现英雄形象。当学生知道了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过程后,我再让他们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的录相片段。慢放,让学生看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