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就不得不须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欢迎大家共享。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第1页共77页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感受他不让胆怯压倒自己,时时到处熬炼自己的坚毅意志。3、培育学生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实力。4、学生从小受到不怕困难,自觉磨练意志的教化。重点难点: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终一段话的含义。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嬉戏导入第2页共77页猜一种运动方式。(一条一条说)提示:①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②不用借助任何协助器械。③运动主要靠腿部力气,适于穿运动鞋。求助①“电话”求助方式②降低难度二、新授1、板书课题。第3页共77页质疑:谁登山?登山干什么?登山途中发生了什么?解疑:齐读全文,自读自找。设计目的:划分文章的段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2、直插重点段落其次段。(1)学习2一l3自然段①读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让学生初步了解这是一条“太窄、太危急”的小路和列宁走小路的缘由,为下文真正理解这条路的“险”和列宁为什么选择“险”路的缘由做铺垫。导读: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小路跟前,巴果茨基说:“你看第4页共77页看,是这样的路。”②课件演示:(山图片)总结出:侧面看山:路宽只能容一只脚。(太窄)仰视山:一边是峭壁(高而陡)。(太危急)俯视山:一边是深渊(深)。③通过从不同方位视察,让学生体会出文中描述小路“险”的程度。④情景假设:假如是你,看到这样险的山,还敢从这儿走过吗?(不)第5页共77页因此,巴果茨基用确定的语气对列宁说:“你不能从这儿过。”联系第一段分析巴果茨基说这句话的真正缘由。(自析)(2)学习14——16段自然段。①列宁是怎样做的?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在表演时留意体会以下字词含义区分。贴移碎靠走碎小等……②课文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急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写得比较具体。第6页共77页情景模拟:我们把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情景表演出来,好吗?(可找来两条长凳接起来,靠在墙边当小路,把黑板当墙壁,凳下面为深渊)学生熟识钻研“剧本”,想想特殊要演好哪些动作,可加上小圆圈提示自己。③重点抓住:列宁停在最险的地方,巴果茨基大声喊:“往回走!”老师趁机导入:“他站立了几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怎么才能战胜自己这种胆怯的心理?学生自想、自说第7页共77页再导:哪一个词说明他战胜了自己,经受住了考验?(不慌不忙)学生体出会列宁他那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毅意志。此时突破重难点,理睬人物超人的意志品质。(3)学习l8自然段当列宁战胜了自我,英勇地走过了峭壁与深渊之间的小路,登上山顶时,他觉得此时看到的日出……。学生自己品读,用无比喜悦的心情,读出看到日出漂亮和壮丽的景象,体会人物无比喜悦的心情。第8页共77页3、学习第三段承接上文:日出已看完,列宁和巴果茨基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地走大路。列宁又是怎样选择的?为什么?(1)扩写:列宁其次次走险路,课文没有作叙述,只用了“毅然决然"一词进行了概括。(“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2)出示表格(笫二次与笫一次走“险”路的不同)对比,领悟最终一段话的含义。小结:列宁正是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了他所说的话的含义。第9页共77页三、总结:(结合板书)1、列宁面临三次选择:①为了看日出,赶时间,列宁确定走险路。②列宁走到最险的地方,停下来,……接着走。③下山时,列宁再次选择照旧走险路。2、这三点无一不说明列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熬炼自己的意志。四、巩固练习1、议一议:你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平常生活中,有没有熬第10页共77页炼过自己的意志?2、讲一讲:让学生处理好熬炼自己的意志与盲目冒险的关系。3、实践活动:开展“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活动。四年级语文登山教案2《登山》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熬炼自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