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交往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与冲突灵石二中侯灵俊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戚继光抗倭(明朝中后期)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民族英雄交往冲突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前期)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郑和本人是一个伊斯兰教徒。家庭的原因使得郑和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后入宫当太监在燕王府当差。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一.中外的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文文莱莱西洋:指现在文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印度洋及沿岸一带。带。““西洋”西洋”指哪里?指哪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郑和下西洋的条件: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2.造船技术的发达3.指南针的运用4.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刘家港刘家港非洲东海岸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1405-1433年次数先后七次出发地刘家港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人物郑和哥伦布达迦马时间1405—14331492—15041497—1498次数7次4次1次人数每次约2.7万人1000到1500人160人船数大船62艘(连小船共200多艘)17艘4艘船只大小长44丈(约151米)宽18丈(约61米)长24.5米宽6米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洲绕过好望角达印度设备航海图、罗盘针时间最早时间最早次数最多次数最多人数最多人数最多船数最多船数最多船只最大船只最大路线最远路线最远技术最高技术最高比较结果比较结果郑和下西洋是世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是世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材料二:中国使臣上岸后,送上精美的金银、丝绸、瓷器、茶叶等礼物。代表明朝皇帝表达友好态度。各国国王亲自率王子、大臣以最盛大隆重的仪式欢迎来自东方的客人,回赠本国的珍贵特产。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材料三:郑和下西洋后,许多国家派人甚至亲自跟随船队回访明朝。如: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友好关系。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山东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声名远扬。二、中外冲突-----1.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台州九捷戚家军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1.“人心向背”: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从他的事迹和诗句中你认为戚继光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戚继光驱除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妈港”指哪里?为什么这么称呼?你知道最早侵略澳门的侵略者是谁吗?他们是怎样侵略澳门地区的?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葡萄牙殖民者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