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2.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情感基调。3.能从文章细节描写之中,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品读-悟读,感悟文章语言质朴,内涵丰富的特点。感悟亲情和生命,并学会珍惜亲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及时感恩,学习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挫折。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抓住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课文内涵。2.感受母亲伟大的形象。教学难点:从内心深处体会伟大的母爱,学会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三、教学方法朗读品悟法、讨论分析法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自己写的书法作品《游子吟》,让学生朗读,体会对母爱的感悟。设计问题:1.分析本诗,说说母爱体现在哪里?(生活中的细微关爱)2.请分组讨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的意思。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母爱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朗读):tānhuànqiáocuìshànshìxiǔwānjuémàn瘫痪憔悴仿膳侍弄整宿豌豆诀别烂漫fùxùdāo翻来覆去絮叨2.请同学们说说作者的经历。(学生交流后,出示查阅的资料。让学生明白作者的艰难痛苦)(三)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朗读。思考问题:(1)文中一开始提到了谁?(我母亲)(2)发生了什么?我和母亲怎样了?(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母亲内心的无比的痛苦)(我瘫痪——母亲憔悴)(3)在厄运来临时,我和母亲都有什么感受和反应?(讨论分析)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妈妈要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我捶打着双腿,“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4)哪些细节表现了伟大的母爱?你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后,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不忍心看到我、偷偷哭但又不想让儿子看到。2.讨论分析:(1)母亲为什么要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通过看花,调解我的情绪,由花能联想到珍惜生命,唤起“我”努力生活的勇气,鼓励“我”要“好好活”。)(2)文章对母亲作了哪几方面的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3)试分析题目“秋天的怀念”?秋天往往是忧伤、悲凉的季节,能引人进入文章氛围。故事也是围绕去看秋天的菊花而展开的,起了衬托和揭示主旨的作用。3.自读课文,要求仔细品读,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们娘俩儿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抓”一词,准确生动地再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和关心以及无奈。害怕我继续做自暴自弃的事情。我捶打着双腿。捶这个字表现了我极度的痛苦之情。恰当贴切。4.合作探究1、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菊花?2、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1)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暗暗象征母亲高贵伟大的品质。(2)菊花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3)象征意义:它既是母亲高贵品质的写照,也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同时又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四)深入探究以表格内容的填写逐步引入探究,感悟。母亲“我”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请同学们讨分析一下文章几次提到看菊花。2.找出这三次看菊花的原因和结果并分别填入表格,并形成对母亲形象的感悟。3.分析几处细节描写并探讨问题:“北归的雁阵”、“甜美的歌声”对主题来说有什么作用?“雁阵”自由自在飞翔的样子让我羡慕,会增加我内心的痛苦;“歌声”往往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我却瘫痪了,越发显得我的痛苦的巨大。看着窗外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景象恰当的表现了我对自己生命的遭遇的失落和悲痛。(五)拓展升华,(1)出示《背影》里父亲行为让“我”流泪的一段文字。一起探讨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珍惜、奋斗,深刻明白人生意义的所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