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自然科学小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二是科学性。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测和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相关知识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要在科学小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给人以一定的启发。[读人物·知人知情]简历梁思成(1901-1972),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省新会人,生于日本东京,其父梁启超。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硕士学位。1927-192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简历回国后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1932-1946年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中国古物保存委员会委员、中国战区文物维护委员会副主任。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教授、系主任。1948年9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49年起,先后任北平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起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曾参加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作品《清式营造则例》《宋营造法式》《中国建筑史》《中国艺术雕塑篇》《中国雕塑史》。评价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1931年9月,在创立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的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背景链接[背语基·厚积薄发]一、字音认读(一)单音字1.缅甸..()()2.帷.幕()3.墁.地()4.接榫.()5.柁.墩()6.如翚.斯飞()7.蚂蚱..()()8.轮廓.()9.戗.兽()10.水榭.()miǎndiànwéimànsǔntuóhuīmàzhakuòqiàngxiè(二)多音字1.厦大厦.厦.门2.轴轴.线压轴.戏3.斗斗.拱斗.争4.露露.台露.头shàxiàzhóuzhòudǒudòulùlòu5.翘翘.首翘.尾巴6.削切削.削.弱7.槛槛.车门槛.8.殷殷.实殷.红qiáoqiàoxiāoxuējiànkǎnyīnyān二、字形辨识1.fánɡ碍fánɡ护fǎnɡ织2.点zhuìchuò学chuò泣3.屋yánshàn养zhān仰4.挖juéjué起jué强5.仓lǐnlǐn冽lǐn条6.精cuì荟cuìcù然妨防纺缀辍啜檐赡瞻掘崛倔廪凛檩粹萃猝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条特征。(注意提取每条特征的要点)(一)单个建筑由三部分构成。(二)平面布置:建筑群(“所”)、轴对称、主屋朝南、有庭院(三)木材结构:立柱横梁形成“间”,墙门窗设置自由。(四)斗拱: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斗是方形,拱是弓形,减少剪力,有装饰性。显著特征。(五)举架形成屋顶斜坡弯曲面。(六)屋顶:有四面坡,四角翘起,有壮丽的装饰性。主要特征。(七)朱红彩绘,用色最大胆。(八)结构部分成为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