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设计科目:职业生涯规划课题: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及其改善教研组:政治组授课班级:11财1、11物1、11物2、11物3、11物4教师:唐静《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及其改善》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本节课内容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第2课第5子目。本教材用深入浅出的、贴近中职生的语言表述,按职业生涯的规划、管理顺序展开,着力于中职生提高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促进中职生可持续发展。二、设计理念:本课以《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为指导方针,体现"以人为本,贯穿德育"的教学思想。通过德育课的教学,反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学习过程。通过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了解习惯的含义、不良习惯的影响,从而提出改正不良习惯的措施,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三、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学情分析:中职学校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优点,但是他们的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却比较差,尤其是高一新生,他们进入职校不久,很多陋习在初中阶段已经形成并且较难改正,这样的学习状况和一些不良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将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后期学习与成长,对于他们今后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认知:(1)了解习惯的定义及特点;(2)深入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不良习惯及其影响;(3)精心提出养成良好习惯的措施。情感态度观念:树立“好习惯益终身”的观念,加强学生行为的自觉性。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哪些是不良习惯,并提出改正措施。四、教学重点:提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措施。五、教学难点:落实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措施。六、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七、教学过程:〈设置情景、引入新知〉案例分析:小丽是进入职校的高一新生,她总是爱在上课的时候说话,有一次,老师找她谈话,告诉她这样的习惯对以后工作很不好,可小丽却说:现在又没有上班,我以后工作了自然就不会说小话了。你觉得小丽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吧。互动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设计目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从而引出习惯的概念,由此使概念变得浅显易懂。)〈互动教学、传授新知〉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及其改善1、习惯的含义及特征(1)含义:习惯是一种定型的行为,是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互动环节:从刚才同学们的讨论以及对习惯定义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出习惯有哪些特征呢?(设计目的:互动环节的问题比较简单,通过同学们对小丽案例的讨论和定义的理解,他们很容易回答出习惯的特征,从而树立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2)特征:①稳定性(从含义当中可以看出,习惯是经过反复积累与强化而养成的,所以在一个人的身上不会轻易丢掉,将长期存在。)②自发性(是指养成习惯的行为发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互动环节:学生举例,你有哪些行为是自然而为的呢?(设计目的:通过举例,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自身不良习惯的认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为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小结:所以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因此,小丽的观点是错误的。过度:我们和小丽一样,也是中职学生,我们现阶段的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如何呢?2、正确面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1)学习状况互动环节:分组讨论——从开学到现在的学习状况如何?你们认为存在着哪些问题?(设计目的:将学生分成十个大组,每组6人,其中一个同学负责主持同学发言,另外一个同学负责记录其他同学的发言。通过分组,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另外一方面培养了同学主持协调和记录总结能力。)教师预设存在的问题: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小结,加深认识: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学习状况,原因非常多,而不良的一些习惯则是造成学习状况不好的原因之一。(2)学习中的不良习惯①爱走神②上课爱说小话③爱耍手机④看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书籍⑤抄作业……(3)生活中的不良习惯①说脏话②乱扔垃圾③公共场合脱鞋④马路上“跨栏”⑤违反交通规则⑥吸烟……3、不良习惯的影响案例分析:曾经有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