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板块:教学设计—课件朱德同志(1886~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字玉阶。朱德同志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5年在云南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的起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第二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二届人大后,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的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灯下展信戎马倥偬辛勤耕作仪陇()韶()关佃()农菜籽()节衣缩食:lǒngsháodiànzǐ省吃省穿,形容节俭。缩:节省。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1):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第二部分(2-15):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16-17):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读课文第一段: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开篇点题奠定文章感情基调(悲痛)。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时间母亲所做(或经历)的事情母亲的个性品质作者小时候1885~1900年前后1905年1908年1919年1924-1927年抗战以后1944年“整日劳碌着”,煮饭、种田、种菜、喂猪……聪明能干,任劳任怨,和蔼可亲,宽厚仁慈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坚强不屈;同情穷苦农民,反感为富不仁者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不辍劳作希望培养出“支撑门户”的读书人深明大义勤劳朴实勤俭持家,深明大义理解、支持革命热爱劳动寻找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包括哪几个方面?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2.课文倒数第二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答: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痛悼母亲的离去,二是高度评价母亲,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和无比崇拜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回忆我的母亲》倒叙线索:勤劳一生“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其中“创造了”和“创造着”两个词语的顺序能不能调换?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以及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赞美。不能调换。“创造了”表示已经创造的;“创造着”表示正在创造。语言:语言质朴而富有情感(感情真挚)。这篇文章以记叙的表达方式为主,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除了记叙外还有哪些表达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情感?请举例分析。细读句子,体会语言特点。1、这类地主富人看也不看的饮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将“这类地主富人看也不看的饮食”与“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对比着平静道出,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2、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作者讲这事儿不经意的道出,并用最简单的话说明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母亲“知道我们党的困难”,平铺直叙中母亲同情革命、了解革命的形象跃然纸上。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以让人震惊的事实“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