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物·知人知情]作者档案简历刘易斯·托马斯,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作品《水母与蜗牛》《最年轻的科学家》《细胞生命的礼赞》。评价《细胞生命的礼赞》,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其文笔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写作背景1970年,托马斯任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时,应邀参加一个“定调演说”。他轻松幽默的讲话被录了音,整理稿传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的手上。主编是托马斯做实习医生时的契友,他很喜欢这份整理稿,便请托马斯为他的月刊写一系列短文,让他照此泛泛而谈,条件是题目不限,一文不更,一字不改。托马斯本具文才,可惜大半生献身研究,只好搁起他的锦心绣口,去写那些刻板的学术论文。得此机会,他自然乐于应命。一连写了六篇文章,甫议搁笔,但已经欲罢不能。热情的读者和批评家们要他把专栏写下去。于是,他一发而不可收,连写了四年。这时,出版商已争相出版。于是,我们便有幸看到了这本辉煌的小册子——《细胞生命的礼赞》。[背语基·厚积薄发]一、字音认读(一)单音字1.蚁冢.()2.蜂窠.()3.拱.券()4.毗.邻()5.阈.值()6.梗.节()7.毛茸.茸()8.衔.起()9.霎.时间()10.木屑.()11.贮.存()12.苜蓿..()()zhǒnɡkēgǒngpíyùɡěnɡrónɡxiánshàxièzhùmùxu(二)多音字1.角触角.角.色2.当当.铺当.差3.模模.拟模.具4.累累.赘累.及劳累.jiǎojuédànɡdānɡmómúléilěilèi二、字形辨识1.mó鬼mó天2.飞éé嵋山3.xián起大jiē4.qì今收qì5.修qì鹿róng6.zhù存zhù立魔摩蛾峨衔街迄讫葺茸贮伫三、熟语积累(一)熟语释义1.苦口婆心: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2.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3.庞然大物: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4.富丽堂皇: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5.雄心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阅读文章·理清思路345678910列举蚂蚁的一系列社会行为蚂蚁蜜蜂白蚁黄蜂的社会行为蚂蚁的思考筹划和谋算的心智蚂蚁建造蚁丘寻食时的组织性白蚁在建造拱券时的社会行为蜜蜂采蜜建巢分群的社会行为粘菌细胞有分有合的社会行为鱼类和飞鸟互相依存同步活动段落所写内容主旨群居性的生物像人类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用幽默的语言说明昆虫群居的活动与人类有点联系。第二部分(第4~10自然段),文章的中心部分,重点写许多生物都过着个体的与群体的两种生活,详细写群体智慧的发挥。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与人类社会对比,我们人类也有欠缺的地方,委婉地表达了人们应该像那些生物一样团结合作,探索并互相呼唤。作者以人类发表论文指出“许许多多以微薄的贡献进入人类知识库的技术,乃是17世纪以来西方科学的秘密所在,因为它获得了一种远远超过任何个人所能发出的共同的、集体的力量”而结束全文。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物?在作者眼里,生物的社会是怎样的?主要有蚂蚁、蜜蜂、鲱鱼和粘菌细胞等,在作者眼里,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组织,有纪律,能做到事半功倍。2、第一段作者开篇是怎样描绘医学家举行年会的?作者为什么这样描绘呢?他们“急匆匆来回乱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看起来和蚂蚁没有什么两样,“像抛出鳟鱼的钩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这不无讽刺与幽默的叙述,看似闲笔,却给全篇定下了一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