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老师讲作文@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19:56:32不过,在群里分析一下这个题目是可以的。@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19:56:42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围观。黑14理女青青(1768699987)19:57:05@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19:57:06这个题目其实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19:58:28它给出的材料是尼采的诗句@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01:28这个题目,其实它有暗藏的东西。@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01:59要求先读这四句诗,然后告诉考生,它表达了尼采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03:14然后问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你认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同?你认为从哪里看这个世界才最美好?吉14理女奇迹(1968863258)20:03:53风景不在高度,在适度?@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03:58这里面其实暗藏了对尼采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了解和理解的问题。@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04:25考生得先弄懂尼采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什么。@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05:33然后才有资格谈同不同意他,以及谈自己的见解@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07:18如果考生不了解尼采,没读过尼采的书,前面的诗就是一个简介。@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08:16后面的三句问话其实是基于考生理解了诗句之后,对考生思路的提示。@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09:32“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最后的这句,提示的是作文重点要写的部分。@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11:13所以,这篇文,是要求考生立足于,在理解尼采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前提下,表达自己对人生、对世界所持的态度。@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12:04所以,这个题目不是很好做的题目,稍有不慎,就容易跑偏,即使不跑偏,也很容易写得空洞。@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13:11写这篇文的话,比较保险的做法,在结构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13:501、对材料的理解:也就是从这些诗句引出尼采的人生观、世界观。@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14:372、自己对于他的观点持什么态度和意见。@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17:263、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一点,需要紧扣材料。@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17:48怎么紧扣?@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18:37要从诗句入手。四句诗句中,关键的是最后两句:“打从半高处,这世界最美好”@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19:22最后两句中,最关键的一句是“从半高处看”@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21:25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清楚地认识到人生的悲剧性。但是他认为,开端和结局都不重要,最重要在,在于人生的过程。@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22:01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在生命过程中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意义。@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23:57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人生的悲剧性以及生命中存在痛苦,才更能体现强者的意志,在对抗悲剧和痛苦中体现生命的尊严和伟大。@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24:28所以,他才说,“从半高处看”,世界是美好的。@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25:39就是强调生命过程的价值。@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26:44这是尼采的观点。@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27:47从这里出发,可以有至少三种角度:从山脚下看——人生还长着呢,世界很美好——这是乐观主义的@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29:26从山顶看——无论怎样都是一个完结,做一切都是浮云——悲观主义的@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31:28从中间看——这也是尼采的角度,从这个角度写的话,是同意尼采的观点的——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人生和世界@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33:48其实,从哪种角度去写都应该是可以的。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也是无所谓对错的。@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34:26不过,既然是考试中的作文,还是以传播正能量为立意高远。@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34:38所以,最好不用第二种角度。@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34:51第一种、第三种都可以选。@嘉宾语文琉璃(975932623)20:38:27不过,采用第一种角度,持乐观态度的话,必须注意在写作中避免一味盲目乐观、回避挫折、打击、阴暗面的存在这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