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委员会路院长讲话稿20XX年17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三届学位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路甬祥2012年1月7日各位委员:今天我们召开了研究生院第三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完成了全部审议事项,并就学位授予审核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春节快到了,我首先预祝大家新春愉快,同时也感谢各位委员的积极参与,感谢研究生院学位办为这次会议所做的认真准备,材料准备得都很充分。这里,我想就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再谈几点意见。一、要坚持育人为本,注重研究生理想信念、科学精神、敬业精神和科学方法、创新能力的培养,塑造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人才2010年我们国家发布了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纲要讲的关于质量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培养人才,要培养理想信念、思想道德高尚的人才。科学院作为科学研究机构,培养的人才还要在科学精神、敬业精神方面有较高的修养。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掌握科学方法,要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当他们走向社会以后,能够在创新创业方面有卓越表现。1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努力,重要的还是要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方面有新的转变和提升,特别要防止把研究生单纯当成科研助手的片面认识和做法。研究生培养要作为我们承担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我们不能光出成果,还要出人才,而且要出优秀的人才。其次,要在教育改革方面进一步下工夫。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育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上,充分发挥科学院的传统优势和特点,用课程教育、实践环节、文化氛围等方面保证在德育和能力培养上对人才的塑造。我们研究生教育采用的是两段模式----研究生院集中授课和研究所科研实践教育,第1页共6页要把研究生院和研究所的育人氛围都搞好。第三、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还在于导师的言传身教。导师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会直接影响研究生,导师学术水平、科学方法、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现在科学院的年轻导师越来越多,要加强导师培训,提升导师的全面素质,通过科研工作、研究所业务工作、社会活动、党务工作等全面提升整个导师群体的总体水平。只有这样,研究生教育质量才能够建筑在一个比较稳固的基础之上。中科院的研究生教育崇尚科学精神,要加强引导学生对科学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培养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我们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应具备这些鲜明的个性特色,同时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上要受到比较好的训练,这也是科学院的传统优势。过去有些大学出来的研究生,本科阶段基础科学训练不够,虽然书读的不少,但是实验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整理素材的科学方法都没有掌握。这方面训练很重要,中科院在这方面要做2出表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不是仅靠课程教学就能够解决的,最终还是要通过科学研究、社会实践以及跟企业结合的工程实践,才能提升研究生解决问题和创新创造的能力。国际上也是如此,德国、美国、英国等国都强调要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目前,中科院跟院外大中型企业的结合比较有限,研究生的社会实践相对薄弱。我们要看到自身的优势,也要看到不足,所以要通过有效可行的举措来“扬长补短”。许多技术创新不仅涉及科学技术,还要同市场需求、创新管理、人文艺术结合起来,比如在信息、设计、制造领域都是这样。研究生院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奖惩机制,对优秀的学生和导师进行鼓励,对违反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的及时进行教育和处理。要进一步发挥导师在科学精神、学术道德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精神,树立良好学风,培养正直诚信、恪守科学道德、献身科学研究、服务推动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二、继续坚持质量为先,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培养经得起实践、历史、社会检验的优秀人才第2页共6页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授予的质量。我曾经提出中科院应在全院范围内努力实现“九个转变”,这是老话了,但这里还想重申一下。在全院范围内,无论是对于科研评价还是教育评价,都面临着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