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农民增产增收主要原因及对策经验交流材料老区平安村位于XX市XX县区兰岭乡西北部,坐落在大苇子沟、小苇子沟、雕翎沟和大通沟四条较大的山沟里。村委会距乡政府9公里,有4.1公里村级水泥路面和4.1公里沙石路面通往方虎公路,是全乡面积最大的行政村,辖7个自然屯,8个生产小组。全村有耕地18817亩,其中水田1017亩,旱田17800亩。种植以玉米、大豆、白瓜子为主。全村有520户,人口1940人。有劳动力725人,占37.4%。贫困户37户,贫困人口173人,占8.9%。外出务工254人,低保121户,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80人。一、种植业收入基本现况多年来,平安村落后的面貌始终没有得到根治,各种矛盾渐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低,并持续徘徊,村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据调查,全村20XX年,年人均收入3956元;20XX年,年人均收入5000元;20XX年,年人均收入5380元,增产增收缓慢,大大低于中央对农村农民增产、增收要求的水平。同时,全村8个生产小组年人均收入不平衡,组与组之间的年人均收入差距近2000元左右。二、制约增产、增收的主要原因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一家一户的种植业没有改变,尽管在80年代这个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田,解决温饱起着重要作用,但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科学种田较差,无法实现现代农业规模效益。全村大部分土地,坡地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瘠薄,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差,大多数农民不肯对承包地投入,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现象严重,只能维护低水平温饱生活。2、种地靠贷款,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农民说。“春天种地靠贷款,秋收时节卖了粮食还贷款,明年春天再贷款”,年复一年,形成不良循环,农民压力大。据调查,仅20XX年,全村村民贷款1000万元左右,还利息100万元左右,占贷款的十分之一。20XX年种植白瓜子3000亩,产量达698万斤,收入近448万余元。种玉米8800亩,产量792万斤,收入792万元;第1页共4页种植大豆2500亩,收入57万元;种植水稻1017亩,收入132万元。秋后还贷和利息,全村种植业纯总收入只有329万元,春天农民没有钱种地,只能靠贷款。3、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农资价格年年攀升,增加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加重农民负担,影响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农民的增产增收受到影响。4、缺乏农业龙头企业拉动,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平安村多年来种植白瓜子,成立了白瓜子经济组织合作社,农业结构有了初步调整,但进展缓慢,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链,甚至停止不前,白瓜子经济合作组织形同虚设,没有起到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没有销路、没有保护价,只靠一家一户廉价出售白瓜子,农民收入减少。5、投入资金不足,水利设施落后。为解决平安村种植结构、解决旱改水增产、增收困难问题。20XX年,在市老促会积极努力下,争取到了省扶持老区村经济建设资金50万元建小塘坝一处,但因为区、乡没有配套资金而搁浅,致使小塘坝没有建成,失去村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良好时机。6、文化素质较低,专业程度差。村小学文化程度劳力占80%,初高中占20%,青壮年只有少数参加农业生产,并且也不安于农村生产,他们对商品意识、市场意识、资本意识都比较谈薄,反应迟钝,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致使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增收乏力,没有后劲。7、村两委班子能人少,领导更换频繁,谁任领导都是老样子,年复一年,“穿新鞋走老路”。没有起色,领导走一步看一步的思想严重,没有发展规划,没有发展目标,情绪低落,没有真正起着带领农民增收致富“领头羊”作用。8、致富手段单一,缺乏产业支撑。据调查全村养殖业,养牛户有6户,每户存栏20头左右,养羊户有6户,每户存栏100只左右,养猪户有2户,存栏500头左右,家禽600只。全村只有很少的养殖户。近年来,猪的价格不稳定,没有保护价,饲料价格高,养猪赔钱,村民没有养猪的积极性。如遇到自然灾害,因没有其他产业支撑,收入更低。三、增产增收主要对策第2页共4页1、领导要真抓,部门要真管。老区村所以经济滞后,除了自身原因之外,外部的扶持力度不能小视。我们走进平安村,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醒目的、如地标状的石碑,上书:“XX省重点扶贫单位”。此碑在风雨飘摇中,矗立了15个年头。按理说,一个被确定为省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