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地位。确立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第24课这是被压抑了上百年的笑声,这是扬眉吐气的笑,这是强者的笑。历史将永远定格在这激动的瞬间----1971年10月25日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实现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6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我国第一颗氢弹(1967)东方红一号(1970)南京长江大桥(1960)我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501956196019651970(年份)支持票10243447511020304050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1、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2、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3、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意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二、中美关系正常化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七天1972年2月21日至28日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③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②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二、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④经济发展缓慢,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2)过程①试探之旅—“乒乓外交”(1971.4)②旋风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7)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③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2)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三、中日建交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日本曾带给中国人民的是苦难和仇恨。但改善与日本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更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建交联合声明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1)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3)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外交环境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新时期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四、新时期的外交《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中国维和部队朝核问题六方会谈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2001年上海APEC会议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的总人口达25亿,占世界人口的45%;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占世界的55%;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47%以上。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时间:2001年10月。地点:上海。与会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