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学校工作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一、德育工作不能只喊口号,而要开展具体的实际工作(1)以“德育为首位”。教育者都知道,学校到处是关于德育教育的标语、挂图、名人画像,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经费投入甚至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良苦的用心为什么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呢?我认为这是画龙没有点睛。墙上的东西是死的,它不能说话,可我们是活的,我们可以让他们说话,多组织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标语的深刻内涵,开展这方面的讨论,学习伟人们的不朽事迹,展开“我与伟人”的心灵沟通,去触动他们的灵魂。只有这样,我们的投入才不会白费,所谓环境育人才会收到实效。(2)开展德育活动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其实我们学校每年开展的德育活动举不胜数,但效果为什么不好呢?究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盲目开展,不求质量”。我认为,学校要开展某个德育活动,首先要做的是德育调研,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通过精心准备去实施这个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样一来,活动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教育也是有的放矢,活动肯定收到一定的效果。(3)我们还要重视对家长的德育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在德育中重要作用。有这样一个案例,两个学生发生矛盾最后大打出手,后来连家长也参与了争斗。经学校调查得知,这两个家长平时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在学校,你不能被人欺负,要是谁欺负了你,你要给老子打回来,打不赢告诉我,我来帮你出气。”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家庭教育背景下,学校的德育教育从何谈起。所以我认为,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应该经常性的开展对家长的德育教育和家庭教育引导,要让家长和学校站在同一个正确的立场上,让家长和学校一起,共同成为孩子成长的呵护人引路人。(4)德育工作要重视监督与考核,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其实每个学校都在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学雷锋先进、以及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的评比等等,为什么这么多文明与先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进却没有带动其他学生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我们的评比细则或办法只有老师知道,学生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学生不知情,也就对它没有兴趣;二是在评比中普遍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老师的意志左右了一切,甚至很多老师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与这些文明评比联系起来,学习好一切都好,这对大部分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对文明学生以及先进学生的宣传、学习力度不够。四是对老师或家长的德育工作考核缺乏激励机制,学校只看到学科成绩,对教师的师德考核走过场。我们只有把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行为结合起来共同提高才是德育工作成功的关键,其实光靠用教师的行为来影响学生是不够的,学生之间的行为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老师的影响。二、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常言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有这样一个感触,年年学雷锋,今年为啥不学我们身边的“雷锋”?年年都是德育老师举行讲座,今年为啥不让我们的优秀学生作报告?年年都是老师来评选优秀学生,今年为啥不让学生来评选优秀的老师呢?其实,德育工作是一个双边的活动,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标准,光靠老师牵着走是不行的,重在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力,老师的责任是要把他们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忽视了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能动作用,用传统的说教加灌输的办法来开展德育教育注定是要失败的。三、重在坚持,要持之以恒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隐性的工作,不像工人造零件,成果马上就出来了。急功近利往往事倍功半,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其品德的好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积淀而成。所以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要光看到他的缺点,不要对任何一个后进生放弃希望。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对学生的教育重在持之以恒,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至少让他在品行上不掉队,即使他将来对社会的贡献也许很小,但至少对社会没有危害。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必须做到的。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转型时期,新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