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诺门罕战役的真相及对二战早期的影响【概要】诺门罕战役虽然在二战史中是一次名不见经传的小战役,但其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影响了二战的进程。对于欧洲战场来说,锻炼了苏联的机械化突防能力,为抵制德国的闪电战电奠定了基础,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亚洲太平洋战场来说,日本陆军受到极大打击,“北进计划受挫”开始谋求南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关键词】张鼓峰事件诺门罕之战朱可夫关东军诺门罕之战的起因是满蒙边界问题。1924年前,内蒙外蒙均属中国领土,外蒙属喀尔喀部落,内蒙属巴尔虎部落,双方边界的某些地段未划清。其中哈拉哈河以东15~20公里的诺门罕敖包划给了喀尔喀。外蒙独立后把诺门罕划入境内。1931年,日军侵华后,认为边境在哈拉哈河中心线。其根据是1920年代日军干涉苏维埃政权时在西伯利亚找到的一张苏军远东军事地图。日本关东军是“皇军”精锐,野心勃勃,长期蓄谋入侵苏联。1937年,苏联国内“肃反”扩大,许多高级军官遭到清洗处决,苏军指挥机构陷于瘫痪,战斗力大为下降。日军跃跃欲试,向苏军挑衅。1937年8月,驻朝鲜日军攻击苏军张鼓峰阵地,先胜后败。日军不仅未吸取教训,反而摩拳擦掌,准备向苏联进行更大的挑战。诺门罕边界问题便是日本关东军的一个借口,日本关东军妄图使事件进一步扩大,进而侵占外蒙古和苏联的西伯利亚。日本关东军有一批青年军官,素来主张并策划侵略性的进攻方案,其中辻政信和石原菀尔出力最多。1939年4月,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大将签署《满苏国境纠纷处理纲要》,为日军放开手脚进行军事行动开了绿灯。在不久之后发动了诺门罕之战,诺门罕之战一共进行了3次。在第一次诺门罕之战中,由于苏联的肃反运动,大批军队指挥官被清洗,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苏联红军有两万多名中高级指挥遭清洗。苏联红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指挥系统瘫痪了一半。在苏联肃反运动的影响下,外蒙古也进行了大清洗。日本关东军通过各种情报,总结出苏盟军队中,有能力和经验的指挥官基本被清洗掉了,这样的军队不足为虑。为了报张鼓峰事件中的一箭之仇,日本关东军积极进行喧嚣,大肆鼓动,关东军的好斗情绪被挑逗起来,但一交战日本关东军就尝到了苏军的厉害,被苏联远东军密集的炮火打得丢盔卸甲,损失过半。日本关东军23师团小松原中将只得把丧事当喜事办,在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指引下,悄悄准备再战。第二次诺门罕之战日本关东军动了老本,派小松原中将带领23师团和第7师团妄想报一箭之仇,并动用了当时日本仅有的一个坦克师第一师团。虽然日本经过大规模的准备,有备而来,但苏联却派来了一代名将——朱可夫。在这次战役中,朱可夫一举成名,为苏联击溃法西斯德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第二次的诺门罕之战中,日本遭到大败。日本关东军士兵虽然做战勇敢,但战术过于落后,装备质量差,如日军的传统战术就是步兵主力两侧包抄合围,坦克师团强攻,朱可夫领导的苏军,先是击溃了日军的步兵主力,然后用苏联的重型坦克来对付日本的轻型坦克,在这次战斗中,苏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密切配合,使苏联的机械化突防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打得日军坦克无指架之功和还手之力。从此之后,日本坦克再未出现在战场上。这次坦克战是世界战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坦克战,对苏日双方装甲兵建设及坦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失败。在这次战斗中,日本还运用了细菌武器,但苏军严禁饮用河水,而日军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很多日本士兵由于饥渴而饮河水,使上千日军感染而亡。第二次诺门罕之战日本关东军损失近万,坦克装甲车损失过半,于是在这次战斗之后,关东军想挽回面子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远程重炮部队,这也是日本关东军的最后家当。在第三次诺门罕之战中,日本陆军首次长时期进行饱和炮击,由于日军严重缺乏武器弹药,再加上远程大炮质量差,从前线反映的效果来看,并不是很好。日军的炮击引来了苏军的大炮更为激烈的反击。炮战延续了3天,使日本重炮基本被毁,于是日本关东军又回到了日本步兵的“短突冲锋”,这是日俄战争的老套路。在这次战斗中,苏军不但能够长距离补充弹药,而且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