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县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按照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目标,努力探索总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做法、新经验,勇于创新,全面推行了以分类设置党组织、分类教育党员和分类设岗定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分类管理。一、基层党组织设置情况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严格坚持《党章》要求,以便于党员接受党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和监督为准则,依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按照党员的生产、工作地和行政区划属地管理原则,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年末,中共XX县区委共设30个基层党委,142个党总支,992个党支部,党员22920名,平均每个党支部有党员23名。其中,乡镇基层党委15个,党总支121个,党支部487个;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党委2个,支部9个,党员124名;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建立党委3个,总支6个,支部118个;行业协会党支部31个,党员3900名。二、主要做法1、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XX县区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党建工作点。为加强对非公企业等新社会阶层党建工作领导,XX县区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一是在从业人员50人以上和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选派党建联络员,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帮助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二是在凡党员人数达到50人以上,经济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或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特色的第1页共4页村,设立党总支,按产业构架特点分企业、产业、行业协会等类型设置专业党支部;截止*年底,全县有蔬菜、种稻、林果、花生等种植业协会党支部11个,有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等养殖业协会党支部11个,有粮食加工等加工业协会党支部5个,有商贸流通协会党支部3个,有运输业协会党支部1个。全县有各类专业党小组445个。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县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加合理,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逐步适应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推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探索新模式,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着力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规范和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一是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年,全县已在江苏、浙江等地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4个,党小组19个,设立流动党员联络站1个,流动党组织管理党员418人。二是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为全县1344名流动党员登记造册,建立动态管理台帐,并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三是对流动党员全程教育。对党员外出前、外出期间、返回时实行全程管理。四是实施“凤还巢”工程。聘请流动党员为致富信息员,引导鼓励流动党员中成功人士回乡办厂创业,带动家乡经济发展。3、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双带”作用,我县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方式,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一是按照各地的产业优势,走“支部+协会”、“党员+农户”发展模式,在党总支(支部)的领导下建立各种行业协会。目前,全县共组建蔬菜、花生、养殖、粮食加工等各类产业协会31个,经常在会员之间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保障农户的权益,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化运作;二是以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契机,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定位的原则,第2页共4页在全县农村无职务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原则上设置参政议政(政策宣传)岗、民意收集反馈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