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训练二答案1.(1)原因:一战后期。交战国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美国夺取战利品和世界霸权的时机已经成熟。(2分)二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导致他们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激化;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损害了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4分)(2)影响:一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大战结束的进程;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其主导国家之一。二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做出重大贡献。(3)认识:美国两次参战都以自身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但美国的参战都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结束,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并推动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4分)(4)与第三种趋向相吻合。(2分)第一种趋向没有出现的原因:英法等国与苏联由于各种矛盾未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由于自身力量有限,又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援,导致法西斯的扩张非但未能得到及早遏制,还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任意2点,2分)第二种趋向没有出现的原因: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使自己放松了警惕,使希特勒有机可趁;法西斯国家鉴于苏联的强大,不敢贸然进攻;《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2、(1)、把苏军在远东的军事行动纳入美国制定的进攻日本的总战略轨道,限制苏联在远东的扩张和取得苏联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2)说明了强国为谋求妥协,不惜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体现了大国霸权主义。(4分)(3)表明罗斯福争得了苏联在政治上对蒋介石政府的支持,有利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4分)3、解析:第(1)问要求列举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表现,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中搜寻关键信息加以概括,第二小问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答案:(1)国家与错误: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英法主导的国联没有对其真正制裁;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其实施有限制裁,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西班牙内战爆发后,面对德意法西斯的干涉,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英法等国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观点:民族主义;领土要求;武力扩张。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遭受巨大打击;《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掠夺激起了德国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纳粹党势力迅速增强。4、解析本题着眼于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属于中外联系比较的思维方式,重点在于掌握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有效信息。其中(1)关键是根据材料一、二得出中国的抗战对太平洋战场的影响;(2)首先概括材料观点,然后结合史实分析原因;(3)主要是结合材料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答案(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使其在太平洋战场兵力不足。(2)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夹击配合,会使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未出现的原因是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尤其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做出了巨大民族牺牲。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从自身建设与外交两方面说明;第(2)问主要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分析说明;第(3)问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答案:(1)加强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建设和经济建设;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2)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减轻日本对苏联远东地区的威胁,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欧洲战场。(3)苏联作为同盟国的主要成员,在对德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二战后期为消灭日本法西斯也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应该加以肯定;但苏联为了保全自己,不惜以别国的领土与主权做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