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效率是农业科技组织管理新途径1创新效率与制度选择1.1创新效率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把一种前所未有的有关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因此,一般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创新效率是衡量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益的最有效指标,也是衡量一种制度是否有效、有利和有力的最直接标志。本文所指的创新效率,是指基于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益,通过建立有利于调动创新主体的创新激情、紧密联合与协作热情的制度选择和管理创新,实现各创新主体的目标最大化和科研创新与技术转化应用效益的最大化。1.2制度选择制度是广为人知的、由人创立的规则,它们的用途是抑制人类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制度总是带有某些针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有效率的制度,应该具有简单、确切、抽象、开放性和适度稳定等特征。恰当的制度有助于降低复杂系统中的协调成本,有助于限制并可能消除人们之间的冲突,还有助于保护个人的自由领域。囚徒困境描述了这样一种处境:当双方或多方不合作时,他们的处境就恶化;但是,由于另一方或几方不可能作出可靠约定,每一方就都冒险自行其是可见,囚徒困境有利于共同体的有益目标。囚徒困境告诉我们:在有的时候,但并非永远,合作是社会所欢迎的;同时,需要有制度来巩固这样的合作,而且还要防止制度陷入助长不合作的情境中去。按照囚徒困境理论,我们所要构筑的科技联合协作机制正是基于调动各方合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潜力的制度选择。按照柯武刚、史漫飞的观点,制度的功能主要有四点:有效协调和信任、保护个人自由领域、防止和化解冲突、权势和选择。这与我们制度建设、制度创新的目的是一致的。制度的这一功能,正是本文研究农业科技组织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2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包括。中央级和省、市级涉农科研机构,第1页共6页中央和地方所属农林类高等院校、中等农业职业院校,涉农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各种涉农专业合作组织等。根据近年的统计,技创新主体的数量见表l。可见,我们有着比较完整的创新机构和主体,这些机构和主体分散在不同的部门、行业、地区、单位中。对这些创新主体而言,如何突破体制障碍深入开展联合协作,如何立足现实情况创新机制,目前尚缺乏深入研究。农业科技界如能建立一套联合协作机制,将会对全国其他科学界如卫生、林业、水利、交通等等行业建立联合协作的科研方式起到非常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的支撑作用,促进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联合协作是手段,提高各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益是核心,创新联合协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关键。所谓联合协作,实质是突破部门、层级、区域、单位、学科专业等界限,从战略层面到具体操作执行层面,实现具体的、实质性的、可操作的联合与协作。3创新制度、建立农业科技联合协作机制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在现有管理体制难以打破的前提下,创新制度、建立农业科技界的联合协作机制,是克服现行管理体制障碍、解决现行投入体制弊端、明确各类涉农科研机构定位、明确产学研用各方功能定位、建设相对稳定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最终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必然选择。3.1是克服现行管理体制障碍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中对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以及对研发和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一直是分级、分部门管理,这种管理体制既影响科技创新的统筹规划,也制约着各级各类科技资源的布局与整合。开展横向、纵向的联合协作,就是要克服现行管理体制障碍,体现农业科技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有利于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确定科研目标,有利于同一领域的科研队伍围绕某一科研目标集团军作战。分散的农业科技投入体制制约着财政科技经费作用的发挥,这不仅影响公共投人本应具有的整合资源的功能,还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分散问题。开展农业科技联合协作,第2页共6页有利于按照科技资源布局和科研目标需要统筹使用有限的财政科技经费,有利于体现财政科技经费的需求导向和公益性原则,有利于提高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使用效率和保证资金安全。3.3是明确各类涉农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