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2伊索寓言VIP免费

12伊索寓言_第1页
1/5
12伊索寓言_第2页
2/5
12伊索寓言_第3页
3/5
学科教师年级课时课题课型授课时间语文五年级2课时伊索寓言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培养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力培养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体验目标: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内容分析重难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教学准备投影挂图教学策略质疑解疑,以自学为主。教学模式导入新课——学习课文——学习生字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3、汇报初读情况。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学生齐读课题按照要求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合作读文、自学。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四、作业设计。“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5、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1、看拼音写词语2、比一比再组词3、根据意思写词语齐读师生交流。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自读第二段。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通过寓言,感悟生活中的道理第二课时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指名讲故事齐读课题。按照要求自学说出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狼没来牧童:几次大叫(说谎)村民:闻声赶来(上当)四、读《蝉和狐狸》五、作业: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理解“有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