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教育續慧命回收資源如何分類?簡易口訣一教就會!創意創意=簡單好記+有用有趣環保清淨在源頭清淨在源頭-眾人不經意,地球苦嘆息!慈濟環保二十年,上人在台北行腳時開示提出慈濟環保將更上一層樓-『環保清淨在源頭』。垃圾回收提升為資源回收,從以往回收垃圾找資源,轉變為宣導在家庭、學校、社區等先做好資源回收,且還要讓回收物“”清淨在源頭,再送到環保站。清洗使用洗衣脫水的回收水,清洗醬油、果汁等瓶瓶罐罐。未飲用完的礦泉水,可澆花。→→從開始使用就要保持乾淨分類環保站推動溯源到源頭,使用後,還資源清淨,過程不污染環境。免洗餐盒用紙巾擦拭,廚餘另做集中回收。→→→→→個人家庭環保點環保站全世界清流繞全球過時未飲用完礦泉水(左)可回收澆花、清洗瓶子。清洗前,倒出殘餘部分。過時未飲用完的礦泉水(右),回收水清洗殘留醬油、果汁等瓶罐。免洗餐盒用紙巾擦拭,廚餘另做集中回收。收集洗衣脫水的回收水使用後,還資源清淨。乾淨摺疊好的塑膠袋乾淨的分類資源送到環保站,過程不污染環境。清淨在源頭-重享家庭溫情,與家人共享早晚餐自己做早餐、中午帶便當,晚餐回家吃,重回溫馨家庭氣氛,吃得又健康又環保。現代人為求便利,節省時間,三餐幾乎都在外面用,造成許多外包裝的問題。這些外包裝若使用一次就丟掉,立刻成為垃圾,故減量是重點。若不得已要外食,也要攜帶環保餐具,都可達到垃圾減量的目的。清淨在源頭-吃多少拿多少,節省食物與資源食物吃多少準備多少,減少廚餘。儲備過多物品造成資源浪費,增加垃圾量。出外自備環保袋、盒、餐具清淨在源頭-落實家庭、學校、社區宣導一個簡單的動作,清洗一下再做回收,就能節省下第二次的耗能,節省資源與成本。期許志工,再度走入家庭、社區與學校宣導,而不是被動的在環保站等人來參觀時才宣導。例如:學校飲料罐產量大,落實校園清淨在源頭的觀念。清淨在源頭-降低物慾,減量生活;拒用、少用做好回收物的清潔,另一清淨在源頭的關鍵在『心』;減少心靈的慾望,節省珍貴的資源。寶特瓶、塑膠袋、保力龍的便利,造成生態的汙染與破壞,降低消費的使用。宣導人人有責,口耳相傳。人人動員,關懷人間之情。宣導面向-誰在推動*慈濟委員慈誠的認知及社區帶動。*環保志工-固定環保站及環保點及社區大型環保日。*教聯會與大愛媽媽-校園推動。做環保/說環保用鼓掌的雙手低頭彎腰做環保用鼓掌的雙手抬頭挺胸說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