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一首什么诗?2、写了什么?3、怎么写的?4、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1、形象、意象2、语言3、手法4、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2013)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⑴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⑵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是说喝酒享乐的人(指朝廷只会领功的官员)封赏侯爵,但真正有才能、为国为民的人却受迫害,只能去江边做渔父.写了两种人,是对比,也用享乐官员的飞黄腾达反衬爱国志士的不公平待遇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①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②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古体诗近体诗歌、行律诗绝句(五言、七言)(杂言)以唐为分界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赠友送别诗咏物言志诗即景抒情诗1.代表诗人: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2、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闲适淡泊、悠然自得、厌俗避世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衬托等4.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洗练1、代表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李益等2、思想内容:报国豪情、建功立业、渴望和平、思念故乡、艰苦生活、报国无门等3、感情特征:雄壮、豪迈、悲壮、孤清、冷清等4、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烘托等。1、特征: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2、思想内容:仰慕先贤、借古讽今、评价史实、怀才不遇、昔盛今衰、物是人非3、常用手法:对比、烘托、寓情于景、用典等1、思想内容:怀才不遇、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生活潦倒、互勉互慰2、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烘托等(景物的描写涉及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动静结合等)1、思想内容:离愁别绪(依恋、思念、牵挂)2、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烘托、渲染、想象、联想、虚实结合、比喻、拟人3、常见意象:古道、长亭、短亭、阳关、谢亭、劳劳亭、灞桥、霸陵亭、渡头、南浦、江楼、车马、舟帆、杨柳、柳絮、骊歌、离歌、劳歌、折柳曲、阳关三叠1、思想内容:托物寓理、托物言志2、常用手法:象征、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双关、烘托等3、鉴赏方法: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1、思想内容:淡薄名志、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等2、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烘托(反衬)等(景物的描写涉及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动静结合等)3、鉴赏要点:意象、意境所谓“依‘问点’作答”就是要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做到依“问点”作答,就要审清题意,下功夫去筛选,抓住要点,确定“问点”。鉴赏术语具有概括性,运用它可以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同时,恰当运用鉴赏术语可以使表述更为精确,更切近诗歌的语体。总说(概括)+具体说明(举例分析)+表达效果(思想感情或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意象:凝结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流水源源不断的愁绪(特点:不间断)时光易逝之悲哀(特点:一去不返)意境:由意象构成的富有意蕴的境界。提问: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题思路:①概括画面。描绘了一幅(氛围特点、两个形容词)(地点、时间)图。如: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图②展示画面。翻译句子/描写了……景物③分析思想感情。(2009全国)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