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素养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对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教学不仅是“深挖洞”,更应是“广积粮”,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里来的理性飞跃?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要通过大量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要通过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着眼于社会发展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激发阅读激兴趣,让学生想读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的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有一次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井水会冬暖夏凉;为什么麻雀会站在高压线上不会触电;为什么冰棍会冒气;为什么太阳早上会从东边升起晚上又从西边落下等问题。当学生迫切想知道原因时,我“趁热打铁”,向他们推荐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学生就会自觉地阅读这本书,从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课文内容,有时想更加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求知欲望极高。这时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况且有些课文只是节选部分在课内学习,如能够让他们阅读该全本书,了解全貌,解除心中疑团,学生会更有兴趣。二、传授阅读方法,教学生会读要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多数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这既不能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在教给读书方法时,我着重训练提高阅读速度。要求学生先把两个字作为一个阅读单位,成功后增加到四个字,直到一次能看多个字,快速跳读,一目十行,这就是浏览。略读是要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整体的把握,可以绕过去,长句可以抓主干,生字难词只要不影响理解,可以跳过去,当然,这不等于走马观花,而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而精读,就是细细品位文章的词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真正读熟读透。任何一本课外读物,对于小学生来说,都不需要面面俱到,只字不漏地阅读。要先看前言、目录、后记等,然后抓关键词句,抓线索,拨冗去繁,提纲契领,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多种读书方法穿插运用,效果较好。在阅读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记主要内容,摘录重要句、段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进行交流。有时还让学生给文字配上插图,更增加了兴趣。在指导、交流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三、结合生活实际,在应用中提高阅读能力。毛泽东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语文教学大纲》与教科书都几次三番强调训练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着重培养在生活中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可见整个阅读的落脚点就是应用,没有应用的阅读是不完整的阅读,从读到用的关键是从阅读有形书本向阅读无字时空的过渡,在实际应用中检测自己的阅读水平,查找不足,验证经验。时代发展的越来越快,知识更新也越来越快,书刊出版更是越来越多,如何使学生适应新形势全面发展,阅读能力越来越显示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自觉扩大阅读面,扩大学生视野,开阔其知识面,不断提高阅读能力,逐步增强运用能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不仅阅读能力能得到提高,对其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帮助。让阅读成为师生共同的享受,这是我们恒久的理想和美丽的期待,让我们的语文课在孩子们一次次成功、一份份自信、一回回期待中愉快的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