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第一课时一导语:同学们知道吗?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的巾帼英雄形象家喻户晓,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二预习检测:下面咱们检测一下预习完成的情况。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唧唧机杼军帖可汗辔头鞍鞯渐渐胡骑啾啾朔气金柝十二转强阿姊霍霍著云鬓傍地2.多音字:骑转贴强3.文学常识:《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选自宋代编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被合称为“乐府双璧”。4.乐府常识。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参看节奏划分ppt2.诵读:自读——师范读——个别读一人一段——师生纠错——分小组串读全文四、文言现象:1.重点词语;2.通假字;3.古今异义词;4.一词多义5.成语三个五、翻译1.结合注释,自主翻译全文,画出不会翻译的句子:2.提出疑惑,师生合力解决;3.翻译检测,随机提问。(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4.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第一部分(1~3段)代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征战沙场。第三部分(第5段)建功受封。第四部分(第6~7段)辞官还家。5.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主旨。这首诗通过讲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六、深层探究赏析第一部分1.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2.准备出征之前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是否啰嗦?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不啰嗦。,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手法。“东、西、南、北”都是虚位而非实指,形象地写出了木兰连赴集市,匆忙而有序地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突出了战事的紧迫。七、板书设计八.拓展延伸:“巾帼英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巾帼英雄即女中豪杰。”那么,除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还有哪些女性称得上巾帼英雄呢?【交流】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军事统帅,她当是第一位巾帼英雄。李渊之女平阳公主,她统帅“娘子军”,为大唐帝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梁红玉,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秋瑾,孙中山赞她:“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宋庆龄对她的评价也很高:“秋瑾攻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还有武则天、佘太君、杨门诸位女将等等。九.布置作业:1默写全文。2.思考并总结木兰性格特点。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分析了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那一部分,下面我们继续分析后文。二、合作探究:(一)深层探究赏析第二、三、四部分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前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抓住北方战地生活中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渲染了战场的肃杀气氛和军中生活的艰苦,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后两句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极言战争时间之长、战况之烈,更突出了木兰的英雄形象。2.面对天子的赏赐,木兰是怎样做的?明确: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3.写木兰回到家乡的情景,有何表达效果?明确:这一段描写极具生活气息,写出了木兰归来时全家人的快乐心情。“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从侧面衬托了木兰从军的谨慎和机敏,使木兰的形象更饱满。(二)分析形象再读课文,讨论: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明确: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