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学做一个人知能优化演练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美文佳作欣赏第7课基础自主学案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贩.卖(fàn)贿赂..(huìlù)印证.(zhènɡ)脑筋.(jīn)2.多音字分命分.fèn分.别fēn二、字形辨认tí题目tí提纲经chánɡ常chánɡ长久三、词语释义1.生利:________________2.透彻:________________创造财富。深刻;精辟。四、背景探寻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濬,后改名知行、行知。生于安徽歙县。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民主革命家。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极力推行平民教育。陶行知有最高的道德修养,他有最高的理想,他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了一整套教育理论,并且以最大的魄力付诸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这篇演讲的开头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演讲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这个观点既形象生动、平实易懂,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接着是两个意味深长的问句,激起每一个人的反思,进而激起听众的倾听兴趣。2.你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所谓“完整的人”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提示】“完整的人”的最大特点是“独立”,健康的身体是基本的保证,而思想的“独立”和职业的“独立”才是“完整”的最本质内涵。3.演讲者指出,“整个的人”需要具备三种要素,试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三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提示】演讲者讲了“整个的人”应具备的三种要素:有健康的身体,有独立的思想,有独立的职业。在这三个要素中,健康的身体是基础,是在社会生活中完成一定工作、担负一定责任的必要前提。独立的思想是“整个的人”的核心要素。它标志着一个人精神的独立,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独立的职业是做“整个的人”的必备载体。有了独立的职业,才能获得收益,以此养活自己和家庭,也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职业是事业的基础,当职业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价值的体现时,当职业不仅为自己带来物质的回报而且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时,职业就变成了我们倾心追求的事业。4.文章条分缕析与对比手法的使用颇为成功,请简要分析。【提示】演讲者在阐述“不是整个的人”时列举了五种人,又列出“整个的人”应具备的三种要素,这种条分缕析的手法对于听众来说,眉目清楚,层次分明,便于理解。二者对比着讲,让听众对关于“整个的人”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而较容易接受演讲者的观点。5.用这篇演讲词做模拟演说练习,应注意哪些地方?【提示】(1)演讲词的开头和结尾用了两个相同的问句,但它们的作用不同,演讲时语气、语调也应该不同;开头的问句作用在于提纲挈领,引起下文,演说时应字字清晰,落地有声,引起听众思考;结尾的问句作用在于强调主旨,呼应前文,演说时语气应深沉有力,意味深长,使听众受到震动。(2)演讲词先举出算不上“整个的人”的五类人,然后讲了“整个的人”需要具备的三种要素,前后的感情色彩不同,所用的主要句式也不同,演讲时要处理好语气和语调。在演讲算不上“整个的人”的五类人时,语气前后应有变化:对身体有残疾者心存同情,语气应平和;对依靠他人的和为他人做工具用的人,应用极不以为然的语气;对被他人买卖的和一身兼管数事的,应表现出鄙夷与不屑。这样才能读出层次,体现出演讲的效果。讲“整个的人”的三种要素时,语气要肯定,要含有激励的意思,带领听众渐入佳境,使听众不仅知其含意,而且认同和向往。6.本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请结合文中加以探究。【提示】陶行知曾经说过:好的演说,一要“有话说”,即言之有物;二要“说得好”,即言之有序。《学做一个人》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简短的千字演讲中,把应做一个怎样的人和怎样的人才算是一个“整个的人”的抽象道理具体化、形象化,而不是概念化的图解或高深莫测的玄谈,真正做到了既“有话说”,又“说得好”。“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的人”,演讲者开门见山表明态度,接着通过设问,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