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发展【摘要】:城市是典型的人工景观,空间结构上属于紧密汇聚型,功能上表现为高能流、高容量和文化上的多样性。景观生态学乃是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城市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城市景观风貌与城市生态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空间结构和景观规划的原则,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扩展的廊道效应以及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分析以及虚拟现实景观设计及其应用展望。【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规划景观生态虚拟景观引言景观生态学乃是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它以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与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演化,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资源、环境经营管理。城市是典型的人工景观,是以人为主体的景观生态单元,建筑物群体则构成了景观的主体,此外,还分布有公园、绿地和其它一些不常见的景观要素。在空间结构上它属于紧密汇聚型,斑块组成大集中、小分散;在功能上城市景观表现为高能流、高容量,信息流的辐射传播以及文化上的多样性。景观生态理论认为,城市区域是由众多的基质、廊道、嵌块体组成的大系统,它的和谐运转依靠于这些空间单元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功能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基质质量与数量的变化和廊道及嵌块体结构与功能的完善,因而大城市区域景观生态规划在整个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就尤为重要。关于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可概括如下:(1)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布局与空间单元构成,城市用地,城市廊道,城市空间资源和城乡交接带的发展与演化。(2)城市生态过程———能源的供应与消耗,水资源利用与循环,物资的输入和输出,城市人口的聚集与扩散,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等。(3)城市景观风貌———城市特征形象(CIS)与景观视觉识别(CVI),城市风貌与环境空间艺术,景观变化与生态美学。(4)城市生态建设———绿色空间体系的构建,人居环境的改善,污染环境治理,清洁生产与文明消费等。(5)城市景观规划———城市规模与环境容量,环境敏感区的保护,风景园林规划,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6)虚拟现实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利用VR(VirtualReality)技术,利用虚拟的景观设计对于未来城市规划进行指导和动态分析。1、城市空间结构与景观规划1.1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要义在于空间合理组织与生态良性循环,就城市而言,即是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与建设高效、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区域整体环境。形成多层次、组团式发展的新格局;相对集中建设,合理控制中心城市用地和人口规模,调整与完善城市布局,推动郊区城市化过程,合理归并和建设农村中心村,形成城镇体系格局。尽可能把市区的文化娱乐设施转移至城郊或乡镇卫星城。其次是针对地方生态特征,注意维护和构筑对自然斑块之间的联系,形成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城市空间;要善于利用穿越城市的江河水体,以形成绿色走廊渗透到各分区。利用环城道路建立外环林带,并将二者建立联系,构建城市的景观廊道,尽可能将分散的城市绿地联合成网络,最终组成城市的绿色空间体系。保证城镇内部有均匀的绿地或旷地分布;紧凑地开发城市核心,配合以间隔开的、有自然风景包围的附属社区和活动副中心,让保存的新鲜水、土和植物区段渗透到稠密的城市中心。第三,人与自然对话的居住空间环境,由建筑实体空间与建筑外部空间组成,前者属于闭合空间,后者属于开敞空间。在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中应最大限度的渗透绿地空间,接近自然环境,建立以“环、楔、廊、园”为主体的绿化系统目标;尊重居住者,努力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生活场所,建设以绿、净、美、安(安全)为目标的生态小区。居住小区应避免单调划一,住宅应离开交通干道,在庭院道路终端周围设计住宅群。城市人文环境包括文化、社会、建筑和艺术环境。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尊重和维护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