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2分)“孝公”指哪国国君?(2分)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2分)(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6分)(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2分)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1分)“扫六合”是什么意思?(2分)有何意义?(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做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2)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2分)他们为什么要起义?(3分)(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2分)为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