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重点学习“擦燃火柴”“冻死街头”这两部分,进一步感悟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2、学习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及对比反衬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难点: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一、巩固复习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记得这三部分内容吗?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部分,自己读,说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忍受着怎样的痛苦。二、合作探究讨论质疑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吗?为什么终于抽出一根?2、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幻想到了什么?为什么?填写表格第几次幻象缺少、渴望(反义词)写作方法与文章主旨一作者写前三次幻想时,都是由现实----_______----________。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____,突出表现了小女孩。二三四五3、幻象是由幻觉产生的形象,是并没有实在事物出现的虚假的感觉。人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幻觉。小女孩从擦燃的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种种幻象,说明她长时间受冻挨饿,已经神志不清了。任选一次最让你动感情的幻象,动情地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你的感受。(如果能和小伙伴在一起学习,互相交流一下学习体会)4、自读最后一部分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请你试着从文章中找答案;查查工具书或参考书也可以。你是否提出了以下问题?(1)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嘴上还带着微笑?(2)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人们只是淡淡地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5、看看你这两句话理解得怎么样。(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6、这个命运悲惨的小女孩现在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你想帮助她吗?三、小组合作点评质疑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分各个学习小组展示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做到因精彩而展示,因展示而学习),在展示过程中各小组可以提出质疑和补充。1、交流第二个问题时指导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及好处,突破难点。2、交流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老师点拨总结升华: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们我身边,我想对她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们我身边,我会(怎么做):五、学习反思我的收获:需要改进的地方:六、知识梳理拓展延伸:关注世界,从各种媒体关注世界,通过各种媒体收集资料,寻找21世“卖火柴小女孩”。走近那些生活在中东地区饱受战争折磨的贫困儿童,写写他们的故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