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剪纸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研究林西镇寄宿制小学美术教研组一、课题背景及界定剪纸是是最具群众性和普遍性、生活使用最广泛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它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剪纸课的开发是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作为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它工具简单,材料易找,成为学生们极感兴趣的一项教学活动。二、理论依据及意义传统文化充满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活力之源。而剪纸艺术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朵民间艺术奇葩。因此,对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能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并培养学生深刻的民族自豪感。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剪纸课应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习惯养成、能力养成为基本任务。1、研究的主体部分:实验以学校3、4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2、解决问题:学生学习水平差异与学习效益的矛盾。3、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课题立项准备,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1、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该研究课题内容的认识,对传统剪纸、传统工艺等进行客观分析。组织成员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和剪纸教学的理论。2、撰写“小学剪纸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方案。3、制定子课题计划并讨论交流,挖掘研究的难重点。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5月)1、各子课题按计划实施研究工作,认真做好各类活动、个案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2、进行学生剪纸学习。3、在剪纸教学的实践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系列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6月)1、整理、汇编活动案例及优秀剪纸作品。2、撰写研究报告。四、研究结果与成效我校完成了剪纸由原来的课外兴趣小组向活动课程的改造。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美术老师和校外理论专家指导进行研究和开发。形成了以美育为目标,以剪纸为载体,以分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模式,迈出了艺术科研教学的重要一步。教学成效明显①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得到大幅度提升剪纸是一个充满着智慧的创造活动,不仅要求学生要动手、动眼,更要动脑,它让学生掌握收集素材、构思、构图、设计、创作、裱贴等各个环节,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在其中感受到了传统风俗文化与艺术的联结,有效的提高了艺术综合能力。现如今,校园中的墙面、楼道都能见到各种剪纸作品,班级中的艺术角更是成为了同学们一展身手的好地方,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面对我国民间艺术抢救工程第二大重点项目的剪纸艺术已不再变得陌生,甚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形成了特长,部分学生更是脱颖而出,挖掘出艺术潜能,创作出剪纸佳作。②教师科研能力与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学剪纸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有哪些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如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好网络资源?怎样开发适合学生,立足学校的剪纸课程?……这些在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逐一解决的实际问题,促使教师们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剪纸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组织、评价方法和基本规律,产生一定数量的理论成果,极大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与专业水平。五、存在问题及改进存在问题:1、虽然在开课之处就制定了每阶段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出现的问题,内容调整不少。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如,比如在镂空剪法上只介绍了月牙剪、锯齿剪、柳叶剪等基本剪法,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时,出现镂空图案过大、图案变化单一等情况。于是我们又加了两节——怎样用镂空的方法表现结构、图案的组合搭配技巧、人物五官的表现方法等。就象这样,临时性的课程内容也很多。新一轮教学也将开始,精简课程内容,整编可行的剪纸教材迫在眉睫。2、讲授式教学方式单调,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充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