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者:温学良面对新的世纪新的挑战,我们已经听到了正在急速向我们走来的知识经济的脚步声。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竞争方式,在知识经济社会,人们紧盯着的是人才。哪个国家拥有了一流的人才,哪个国家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流的人才”当然是指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型的人才。现代型的人才需要现代化的教育,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读书,最基本的教学策略是反刍式。教师的功夫也大多体现在对课文的串讲上。这种传统的串讲教学模式,在其产生的当初自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当时的人们主要的科目就是一门语文,文史哲是不分家的。缓慢的社会节奏,也允许人们骑着毛驴,去仔细地“雌”和“敲”。显然,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这种反刍式,文绉绉、慢悠悠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了。解放以后,我们的语文教学模式又走入到内容上搞课文分析,形式上搞问问答答的死胡同里去了。于是,语文应该怎样教,学生应该怎样学,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似乎也一直处于迷惘之中。正是如此,所以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问题,近半个世纪没能解决;徐特立也说,语文教学的问题,一百年来没能解决。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思考该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时刻了。因此,如何尽快推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欲加速推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告别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后,我们该走向何方呢?信息技术的介入给学生们的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带来可能,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目标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信息技术和网络不仅成为教师学习提高的途径,也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教改课题。下面我围绕初二下学期我上的一节语文公开课《马说》,谈谈信息技术在其中的运用。一、设计思路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现实的必然的选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这有利于使学生在网络时代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但是,网络信息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师生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及应用。本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能力。尤其是《马说》这篇古文,讲的就是关于人才观的问题,这个问题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非常现实而且跟学生的实际紧密相联的,所以,这个课题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二、实施步骤把课题布置给学生,由学生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收集,来完成对《马说》这篇古文的学习以及对社会上关于人才的种种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三、小组学习情况在这次活动中,全班共50名学生,分成5个小组。第一小组:查阅书籍,帮同学解决本文理解上或字词上的问题。第二小组:到网上找资料并整理,看看社会上一流的人才应当具备哪些素质。第三小组:到区人才市场上去实践,观察社会上用人单位需要哪些人才并写一份报告。第四小组:想想看,如果你是“千里马”,你应当怎样把自己推销出去。第五小组:如果你是用人单位,你会“聘用”怎样的人才?你会聘用第四组中哪些同学作为你的员工。因为是初二的学生,所以对文字和图片的下载,对上网找资料还是比较熟悉的,他们以研究小组的形式,将共同找资料或写小论文,并在课堂上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自己的“作品”,根据自己的“研究”,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我们教师主要起一种引导和顾问的角色。四、学习成果:第一小组:他们找了大量的资料,做了非常充裕的准备,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备课,上课演习,把同学可能遇到的难题都一一设想并解决了,以防被其他同学“考倒”,上课时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