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性文明与性健康学习总结在中国,虽然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多姿多彩的,但是在性方面的文化却是比较紧缺的。中国的性传统文化是比较保守和隐秘的,似乎有人谈到性就会觉得这人没有教养。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脱离性的。因此,我们为什么要“谈性色变”呢。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的性文化以及性观念对我国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性解放”和“性自由”的一些观念。当然,西方的性文化并不是一无所取的,有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开放的性生理知识教育、性心理知识教育、性病知识及防治等。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保证性健康教育课程的巨大吸引力,在课上,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学习的热情,老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唤起我们的主体意识,允许我们发表不同的观点,促使我们积极参与、思考。也让我在这门课程中获益匪浅。一、我对性文明和性健康教育的认识1.我国的性文化我国在性健康教育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就应该明确自己的正确教育导向,那就是“以人格为基础的婚姻家庭教育”,也就是说,我们的性健康教育需要性知识的教育,但更需要性道德的教育。学校性教育必须明确地教育学生不要有婚前性行为,我们的性教育必须坚持“性与婚姻的统一”,而不是“性与爱的统一”,只有这样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性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性科学、性文明的宣传教育,为大学生性教育营造开放的、积极的和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2.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在每个人发展的不同时期,都会面临不同的性心理问题,而我们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随着性生理方面的快速发育,产生强烈的性欲望和本能的性冲动,同时我们的性心理也得到发展,产生强烈的性意识,也有活跃的性情第1页共4页感,性思维,这也使我们对性问题极为敏感和好奇。同时,受到西方性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削弱,对婚前性行为大多持宽容态度,认为大学生可以有婚前性行为的高达,甚至有的学生认为非婚同居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目前,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虽然还不普遍,但这种性道德观念的改变将可能导致今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急剧上升,为此应加以积极引导,而引导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进行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爱情观、家庭择偶观和人生观教育,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以后的恋爱、婚姻家庭作好准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破除旧的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开展必要的性健康教育,切实重视加强对大学生性观念引导和性意识教育,应着眼于纠正大学生性观念的偏见,帮助其全面、科学和正确地认识性问题,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性观念。二、对我的作用。既然我们的一生都无法离开性,那我们何不庄重的面对它呢。我们只有通过认识它、理解它、读懂它,才能更好的面对它、处理它。真正的爱情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爱情观、家庭择偶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可以促进我们健康人格的形成。1.通过这学期对“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课程的学习,我对“性“有了一个更完善的认识:①大学生性机能正处于旺盛时期,有性要求是正常的生理需要。所以对大学生的性问题不能一味进行压抑,而要普及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接受性道德教育,要按照性道德及大学生性心理发展规律,有计划地开展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教育,得到正确的婚恋观、性爱观、性荣辱教育,开展性法制教育、性病防范知识的教育等。②.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中要知荣明耻,自重自爱。正确认识个人行为对本人、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懂得两性相处的道德原则。增强自己的性心理控制能力和性生理抵抗能力,学会把自己的性行为控制在法律范围内。也第2页共4页要明白性病对人类的危害,养成洁身自好的习惯。2.在另一方面,结合了我自身的经历,我意识到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除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外,还需要家庭共同的配合来完成,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①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要以身作则,严以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