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上半年仓储工作总结上半年,我市粮食仓储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和宏观调控为中心,以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切实加强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完善粮食质量管理措施,大力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圆满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任务。现将我市半年来的工作小结如下:一、强化基础,确保储粮安全。针对经营机制变化,粮食库存降低,企业经营不活,人心不稳等现状,首先是明确了目标任务。3月28日市局在金泉大酒店召开了各县市区分管局长及仓储股长会议,及早明确了今年的目标任务,下发工作要点和考核办法,杨明君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并对今年的仓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推行储粮安全责任制。县(市)区粮食局与基层站库建立了仓储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业务科室为第三责任人,层层签订了储粮安全责任书,缴纳了保证金。三是加强粮情检查分析,确保库存粮食安全。坚持一、三、七查粮制,做到查粮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巩固规范化管理成果。今年上半年,除进一步完善制度、美化绿化环境、规范报告用语而外,有的地方还制作了储粮害虫识别图谱及简明注释,张贴上墙,供保管员识别,使规范化管理的内容更丰富、更全面。目前全市库存粮食*吨(不含中储粮和托市粮),粮情稳定,粮食安全,数量真实,帐实相符,“一符四无”达100%。二、重视专储,提高储粮技术水平。为了把库存粮食保管好,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储藏技术。尤其是国、省库除认真做到“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要求外,把提高地方专储粮的科技储粮水平作为强化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普遍推行了机械通风、计算机粮情测控、环流熏蒸等储粮新技术,大大降低了储藏成本。其他站库则开展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储粮,按照储粮技术规程的要求,在一、二月份气温较低、气候干燥的时候,实施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以降低粮食的温度和水分,提高储粮的稳定性。第1页共5页三、履职尽责,加大粮食质量管理力度。一是狠抓《小麦》新标准的宣贯。为了确保《小麦》新标准5月1日起正式执行,我市除组织部分人员参加省粮校开展的培训外,还对各县市区的仓储股长、质检站长、站库检验人员进行了培训,对新标准进行了认真学习,请市监测站的检验技术人员对小麦质量的检验进行了现场演练,通过培训,掌握了新的检验技术,提高了业务水平。同时要求各地加大宣传力度,在显著位置公布小麦新标准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规定的质价标准,将各品种小麦的收购价格上榜、质量指标上墙、标准样品上台,让农民明白售粮。二是建立粮食质量档案。我市在国家粮食局编制的《粮食质量档案样本》基础上补充了一些内容,把《粮食质量档案》合并到《粮情登记簿》中,市局统一印制“粮油仓储管理及质量档案记录”后分发给各地各单位,各县市区粮食局负责监督实施档案的更新和建档工作。XX县区粮食局经过认真调研总结后,制订出台了《XX县区粮食质量档案规范化管理办法》,对粮食经营各环节的质量档案建设和管理提出了规范化要求。三是开展了小春粮食收获质量调查。从5月16日至31日,以县为单位,抽调部分检化验人员,分组分片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乡镇、村社,分山地、平坝、丘陵等地形地貌进行调查。共调查乡镇49个,村55个,抽检小麦样品55个,加权平均容重751g/l,最高容重786g/l,最低容重680g/l。55个样品中。按国家标准定等,二级占20%,三级以上占72.7%。不完善粒平均为6.7%,最高达21%。调查结果:今年小春小麦质量明显比去年差。其主要原因是小麦生长期雨水过多,部分地方发生了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同时小麦在抽穗扬花期间,阴雨连绵致使小麦籽粒不饱满。四是加强对救灾粮的质量监管。为了确保救灾粮油质量安全,我局迅速转发了省局《关于确保救灾粮油质量安全的紧急通知》,并专门成立了救灾及军供粮油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局长杨明君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席素华同志任副组长,产发科、仓储科、调控科、监检科、市粮油监测站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仓储科,明确了专门的联络员和质量监管员。要求从原粮出库到成品粮出厂,一律由市粮油监测站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