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网上共青团建设工作总结材料2005年,团市委紧密结合团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要求,积极发挥自身组织优势,以项目化推进为载体,以创建“文明、生态、诚信、安全”的和谐社区为理念,以“四有”为目标(有健全的社区团的组织机构,有常年的社区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有青少年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活动阵地,有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组织实施了“和谐社区,青春行动”工作,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为建设和谐鞍山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5年XX县区工作回顾一、找准工作切入点,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围绕“共青团组织如何为构建和谐鞍山作贡献”这一主题,团市委1月28日专门组织召开了由各县(市)区团委书记、青教办主任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卫生局、教育局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的理论研讨会,并在2月份由书记办公会讨论通过了“和谐社区,青春行动”工作项目。在项目中,突出体现了共青团组织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务实理念,坚持“立足做大做强共青团自身的品牌工作,创新服务社区青少年的手段和方法、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原则,并建立了量化的目标考核体系,即:有健全的社区团的组织机构,有常年的社区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有青少年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活动阵地,有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的“四有”目标,使项目的实施、推进和考核工作得以有的放矢。二、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品牌项目为使项目得以有效开展,团市委在各级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社区逐步推行了社区团组织、社区青少年工作委员会(驻社区学校、公安、司法、关工委等单位。成年犯管教所开展帮教活动。五、建立“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为避免学生教学的休息日成为教育的休眠期,团市委组织各县(市)区团委与学校、社区、家庭联系,努力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三位一体”第1页共4页的教育网络。年初,立山团区委在深北街道建立了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全市首家5+2〉7社区青少年法制学校成立仪式,并以此为龙头带动了全区9个街镇相应地成立了青少年法制学校。社区定期聘请了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与交通部门、城管部门联合举办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动等,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公德意识以及文明习惯。六、突出活动育人教育为使青少年增强城市主人的责任感,感受社会角色的道德约束,团市委在社区开展了“我是社区的小主人”活动。立山团区委4月份在双益社区举行了“XX县区团队组织进社区暨双山街道红领巾校外大队绿地认养启动仪式”。在仪式上,各中小学与对应社区签定了绿地认养责任状,让社区绿地常年有人养护看管。目前,全市已建立了52块“共青团芳草地”和75块“少先队百花园”;同时,团市委还组织开展了“小手牵大手”活动,由学生与社区老年志愿者联手,共同清理居民小区的非法张贴物,维护社区卫生,并常年组织青少年慰问孤寡老人,与贫困孩子“手拉手”等志愿者服务活动。——2005年XX县区重点工作一、青春共建和谐社区行动1、调研先行,务求实际为使“青春共建和谐社区行动”的工作项目能够更符合鞍山实际,能够在XX县区团组织中有效开展,团市委专门成立了专题调研小组,抽调了青教办、调研室、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由书记带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到四个XX县区调研,先后深入到9个街道、21个社区,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为文件的起草打下坚实的基础。9月份,由青教办牵头起草的《关于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青春共建和谐社区行动”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在书记办公会议上通过,9月25日,团市委专门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邀请了各XX县区团委、青教办、街道和社区的书记以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卫生局、教育局等相关单位人员参加,并结合大家的意见对文件做了修改。10月份,我们又多次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局沟通,多次第2页共4页修改,最终由四家单位联合制定了《意见》。2、项目领办,整体推进为使“青春共建和谐社区行动”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我们确定了项目领办、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即:四个XX县区按照《意见》中三个大项、11个小项工作内容,结合本区实际,重点领办三个主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