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库存管理模式4.1库存管理理论概述库存管理的定义:根据外界对库存的要求以及企业订购的特点,通过预测、计划和执行进行补充库存的行为,并对这种行为进行控制,重点在于确定如何订货,订购批量、订货时间。4.2库存管理方式种类4.2.1传统库存管理方式随着管理科学的规范化,库存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形成了许多库存模型,并有效运用于企业库存管理中。相对于新兴的VMI,JMI,CPFR等库存管理理论,ABC库存管理、经济批量订货模型、定期订货模型和定量订货模型属于较为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在传统的库存管理中,各企业都拥有独立的库存,以企业成本最小为目标制定不同的库存策略。(1)ABC库存管理法ABC库存管理法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又称为库存重点管理法,起源于V·帕雷托在研究世界财富分配问题时提出的帕雷托定律。多数企业库存品种繁多,存货在用途、价值以及数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对其进行库存管理时,应针对它们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重视程度。ABC库存管理法就是运用“20/80”法则的基本思想,将库存按年度资金占用量分为A,B.C三种类型。其中A类物品的品种数占总库存品种数的10%,而总价值占80%左右;B类物品的品种数占20%左右,而总价值占15%左右;C类物品的品种总数占70%。而总价值只占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对于A类物品,种类最少而价值最高,应进行精确地管理;C类物品,种类多价值却最低,应进行简单的管理;而对于B类物品,种类数量和所占的资金价值量均处于中间水平,可视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管理方式。(2)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经济批量订货模型EOQ(EconomicOrderQuantity)是由美国的F.W.哈里斯首先提出的,开创了现代库存管理理论的研究,是库存管理的基础。经济批量是根据给定的假设算出的理论批次进货量。在总需求确定的情况下,增加每次的订货批量,可以相应减少订购成本和缺货成本,但增加了库存量和库存持有成本,即每次的订货批量与库存费用成正比,而与订购成本呈反比。因此EOQ模型就是在库存持有成本、订货批量及订货成本三者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使库存成本最小化。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费用曲线最低点对应的订货批量是经济订货批量,此时总库存费用最小。在一定的模型假设条件下,这一模型理论经济订货批量计算公式为:其中Qo为经济订货批量;D为年需求总量;S为一次订货费用;H为单位库存持有成本。(3)订货点的检查策略订货点检查策略即库存补货策略,它主要解决如何确定经济订货批量、经济订货期、安全库存量及订货后的最大库存等问题。主要订货策略有以下几类:①定点订货策略定点订货策略又分两种:(s,Q)策略又被成为双堆策略,同时固定订货时间和订货量的策略,即当存货量降到s以下时订货,订货量为Q且每次订货量不变:(s,S)策略只固定了订货点,即当存货量降到一定数量s以下时开始订货,订货量不是恒定的,而是使得库存补充后的库存水平达到S,即每次订货量为S-s。此种管理模式对库存进行严格的实时监控,以精准的控制是否到达订货点,费用较高这种库存管理模式适用于A类商品。②定期订货(R,S)策略每隔一定的时间R就订货,订货数量是使库存补充后的库存水平达到S,根据上一周期末的剩余货物数量来决定,每次订货的批量不完全相同。订货周期R一般是由企业根据需求预测进行计算或是凭借以往的管理经验决定的。相对于定点订货策略,定期订货策略按照既定的周期订货,不需要对库存进行实时监控,而且大部分商品可以同时订货,节约订货成本。此种库存管理方法不适用于重要的A类商品,而适用于较为不重要的B和C类商品。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下,企业各自为政以追求自身最大利润为目标。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之间缺乏相互协作及信息的共享,各自都会拥有一定的库存来缓冲缺货、不确定需求等风险,造成较高的库存成本、“牛鞭效应”放大等问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需求日益个性化的时代,传统库存模型中的许多假设越来越受到限制,不能如实反映现实。因此,不断涌现出新的库存管理模式来适应时代的潮流。2.3.3新型库存管理方式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以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