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随着我国区域一体化浪潮的加快,我国的区域性问题日益凸显,在面对诸多的有关资源和环境的公共问题时,原有的行政区划治理暴露出了其局限性,区域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形态成了公共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议题。2006年3月,广西区党委、政府成立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2008年1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准实施,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正式纳入了国家战略。北部湾经济区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巨大成效,经济实力稳步增长,但资源使用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也逐渐浮现了出来。在现有区域行政划分下,由于存在地方政府竞争,区域跨界治理困难重重,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尽快创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区域治理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区域公共管理的现状1.产业转移稳健起步,区域经济增长迅速北部湾经济区经过近十二年的发展,经济稳健增长。在GDP总额方面,2017年北部湾经济区GDP达到10007.3万元,占广西全区的49.06%,同比增长8.3%,高于全区1个百分点,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9%。其中南宁市GDP为4118.83亿元;北海市1229.84亿元;防城港市741.62亿元;钦州市1309.82亿元。1在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布局加快形成。经过12年的开发,大量项目和产业纷纷入驻,形成了集林浆纸、冶金、磷化、新材料于一体的北部湾特色产业体系。2.同城一体化发展迈向新进程,合作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广西区政府于2014年11月批准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发展推进方案》,北部湾经济区开始推进同城化的建设。方案中对户籍制度、社保服务等涉及民生的方面进行了改革,如放宽北部湾经济区的户籍迁移条件和落户限制,统一各市户籍标准,简化户籍办理的手续,从而促进经济区内人口的自由流动;在社保方面实行社保均等化,统一各地社保政策和业务办理流程,社保可以跨市累计和接续,在北部湾经济区内异地购房的也可享受与当地户籍居民同等的待遇。此外,按照方案,北部湾经济区还将在教育、旅游、产业及金融等各个方面推进一体化的进程。3.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近年来,广西北部湾为发挥其区位优势,继续大力发展现代化的1数据来源:广西北部湾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17年1—12月统计月报.2018-2-9.沿海港口群。在港口建设方面,经过12年的发展,截至2017年,广西北部湾港已建成泊位260个,万吨级以上83个,外贸集装箱航线全都转移到钦州港,钦州港从此成为北部湾集装箱第一大港。此外,以南宁为中心的高铁网络的形成,塑造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经济圈,这带来的不仅仅是老百姓出行方面的快捷便利,更是人才、资金和信息等资源的交互共享。4.开放合作机制日渐成熟,经贸发展初显成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突出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两廊一圈”、“泛北合作”、“南新走廊”、“港澳台合作”以及各级政府的省际合作等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这将给广西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这些合作的开展可以提高北部湾经济区的整体竞争力,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使各方受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也符合各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利益,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三、广西北部湾区域治理存在的问题(一)北部湾经济区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1.地方政府间利益冲突严重,重复建设问题突出从2017年的GDP情况可以看出,尽管北部湾各市的GDP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但依旧存在着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017年广西全区的GDP总额为20396.25亿元,北部湾经济区的GDP为7400.11亿元,南宁市的GDP为4118.83亿元,仅南宁一市的GDP总额就占据了北部湾四市合计的55.7%,全区总额的20.2%。2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造成了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导致了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同质化问题。大量的重复建设,必将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污染以及地方政府间的不良竞争,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第一,重复建设导致产业雷同。地方政府追求本地区的经济利益和自身的政绩,盲目且仓促地引进大量高利润的项目工程,而对该项目是否适合本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