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一、研究背景幼儿期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身心都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思维意识及理解能力的发展尚未完善,而儿歌富有童趣的、较口语化的韵文符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幼儿也可以接受。通过儿歌教学活动,让幼儿逐步去感知、体会、记忆,这些歌词内容,逐渐积累相应的经验,最终转化和发展为本身的语言能力,成为改善幼儿语言教育的有力途径。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最热衷的就是儿歌类的口头文学,清晰命了的语言、有创新性的比喻、活泼的节奏等都是最佳的资源。现在社会儿歌教学的开展具备多种功能,一是能够对幼儿文学素养进行一定程度的启发,而且还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幼儿艳艳能力的拓展,不过在教学方法而方面还有很多的欠缺。借助知网等多种工具上查阅文献可知,对于幼儿园儿歌教学在幼儿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论文及著作,屈指可数。所以,我将运用实习期间所学的知识对儿歌教学进行分析。儿歌是一种经久不衰、备受孩子喜爱的的文学作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它简单直白的语言,富有节奏的旋律都为世人所肯定。然而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绘本教学、动画片的放映等都严重阻碍着儿歌的发展,现在儿歌教学在幼儿园中存在哪些问题?其原因是什么?用什么样的对策来促进儿歌教学的发展?故这些问题亟需解决。二、研究意义儿歌属于口头文学,对语言的音乐性着重关注,它可以在独特的审美过程中,陶冶幼儿的情操,完善幼儿的性格,增强幼儿的语言表现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于幼儿来说,儿歌跟他们的生活特别贴近,存在较多的时代特征,从本质而言为一种匹配儿童语言以及心理成长特征的文学种类。由于动画片等的不断引导,儿歌教学也具备了更加关键的地位。在开展儿歌教学的时候,要努力地给他们创造一个公正自主的学习环境。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对幼儿身心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幼儿园的调研,发现儿歌教学在幼儿园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之后,结合实际情况对促进该幼儿园儿歌教学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提升儿歌教学活动的地位,重点发挥儿歌教学的积极作用、功能,发现其内在价值,尽可能让幼儿在儿歌教学中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去积极参与活动。三、研究方法(一)文献法为了充分了解儿歌教学在幼儿园中的的相关情况,运用文献法查阅国内外关于儿歌教学的著作、期刊等相应的资料,以此探究儿歌教学的优点及其不足之处,发现幼儿园儿歌教学各文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找出本研究文献的支点。(二)观察法在幼儿园实习期间,通过对幼儿园教师教学的方法、教具的使用、材料的选取的观察,搜集、整理并记录幼儿园儿歌教学的现状。(三)访谈法在幼儿园实习期间,通过与园长、主任、教师、园内工作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到所在幼儿园儿歌教学发展现状的态度和看法,进而从中找出儿歌教学在幼儿园中存在问题,结合本园实际情况,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四、相关概念的界定(一)儿歌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周作人在第一次论述“儿歌”时是这样讲到的:“儿歌者,儿童歌讴之词,古言童谣。”[1]在以前,很多人将儿歌都称作“童谣”。它代表的主要是一些适合低年级儿童吟唱以及学习的,通过押韵的方法,短小歌谣类型的文学表达模式。现在,很多人觉得儿歌的主要内容就为儿童歌曲,它跟目前的流行歌曲有较多类似的特征,能够按照乐谱来进行循环,也可以依据特定的节拍来展开演唱。比如大众都较为熟悉的《数鸭子》等。也有一些人觉得,儿歌是那些儿童们,喜欢练习哼唱的短小押韵的顺口溜,例如,儿歌《大头》,“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俺有大头。”本研究,笔者认为童谣和儿歌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同为一种文学表达方式,只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期产生的两个代号而已。现代儿歌也可以成为歌谣,故而对儿歌的解释比较全面。本研究中,对儿歌的界定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的、幼儿口头传唱的歌谣,是幼儿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可吟可唱的简短诗歌。(二)幼儿园儿歌教学“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幼儿在教师的帮助对不同知识进行了解的活动”,儿歌教学的重点对象是儿童,它能够被这样阐述道:在把儿歌教...